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審美敏感期” 爸媽莫忽視

當孩子處於敏感期的階段時, 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致的。 例如孩子的審美敏感期。

孩子在2.5~5歲之間會有一個“審美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十分挑剔和敏感, 對事物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 一旦被打亂就會發脾氣、哭鬧。 隨著年齡的增加, 孩子開始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 尤其是女孩子, 可能會出現“臭美”的症狀。


家長引導孩子形成審美觀念

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會受到什麼消極的影響, 比如擔心孩子過分注重自己的外觀, 而變得愛慕虛榮。 這是孩子正常發育的一個階段,

Advertisiment
主要表現為孩子審美能力的發展, 而這一發展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 體現在個人魅力、氣質、個性特點上。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審美需求, 可以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物品, 給孩子自己選擇穿衣的權利等。 同時, 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

1、家長引導孩子形成審美觀念

要讓孩子懂得一些簡單的美學知識, 知道美的各種表現形式, 從而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美, 讓孩子明白, 美也會有個體的差異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 你認為是美的, 別人不一定就認為是美, “美”這種判斷標準重在自己的內心感受, 而不在於相互攀比或與他人的過度一致。

整潔的服裝是一份可靠的介紹, 孩子只要穿戴整潔,

Advertisiment
符合其身份, 能表現活力就是美。 因此, 美有很多學問, 有很多道理。 孩子需要掌握一些美學道理, 父母更需鑽研一些美學知識, 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體驗美。


給孩子的審美觀正確評價

美不僅包含了外在美, 又包含了內在美, 能達到兩者和諧統一的美, 勿庸置疑是最理想的“完美”。 但是用健康的審美觀塑造自我、創造美好的明天, 才能被認為是最美的、最為精彩的。 當然, 家長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首先自身需要具備較正確的審美觀念。

2、審美教育要注意聯繫孩子的生活、思想的實際

強調勞動創造美的觀點。 由於美感是極為複雜的、多種心理因素綜合協調的心理過程, 因此這就決定了審美教育的多層次、多角度,

Advertisiment
同時也使審美教育的難度增大。 為此, 對孩子的審美教育不要好高騖遠, 而要緊密聯繫孩子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 因勢利導, 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給孩子的審美觀正確評價

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肯定, 而不是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對“美”的任何評判。 同時, 家長也要注重對孩子的審美引導。 在“審美敏感期”發展的過程中, 家長千萬不要用“不正常”“怪異”等定性的詞語來評價成長中的孩子。


在遊戲中進行審美教育

在遊戲中進行審美教育

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還可以通過遊戲來進行。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輕鬆的、自由的遊戲活動中, 很容易記住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並學會用美的語言去描述遊戲中的所見所感。

Advertisiment
比如讓孩子玩搭積木的遊戲, 建造一座新型的立體交叉橋, 通過遊戲, 孩子就能夠懂得建築中的藝術美;讓孩子玩拼圖, 他們可以從中學會色彩搭配。

遊戲還能夠推動創造力的發展, 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可以充分發揮想像並進行美的創造。 幼稚園中的手工製作其實就具備這種美育功能。 孩子在動手製作的遊戲中, 通過把材料進行分類、裁剪、粘貼, 等完成一件作品後, 可以充分品嘗“我覺得這樣好看我就這樣做”的快樂, 這種自己設計、自己表達、自己創造的活動, 將促進孩子對美的感受與追求。

放手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由創作, 是培養孩子的審美趣味, 促進他們通過思考和實踐把自己對美的理解付諸行動的好方法。

Advertisiment
此外, 讓孩子適當地參加力所能及的飼養和種植活動, 以及值日生工作等, 都有助於加深他們對美的感受, 有利於培養孩子創造美的能力。

小編總結:孩子的審美觀會因各種因素的不同而出現差異, 便如身心發展、養育環境等。 因此,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 並給以正確的引導和協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