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飲食病”是父母慣出來的

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 如果沒有給寶寶適宜的鍛煉, 寶寶的咀嚼能力、味覺發育就會落後于同齡兒童。 所以, 從嬰兒4個月起, 隨著月齡的增加, 要依據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原則, 逐步添加輔食。

邊吃邊玩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愛吃飯, 就採取了講故事、做遊戲邊吃邊玩的方式。 結果適得其反, 不但進一步分散了小兒進餐注意力, 還易發生嗆食等意外。

不妨嘗試一下鼓勵法: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就不理他, 但當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時, 立刻告訴他很喜歡他吃飯的樣子。

品種過於單調

Advertisiment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消化吸收不好, 總給他吃那麼幾種常吃的“安全”食品, 使孩子產生了厭惡情緒。

菜的烹調方式也不要一成不變, 應儘量混合多種食物, 口味以清淡為主。 哪怕只有一個雞蛋, 也可以做成雞蛋餅、雞蛋羹、雞蛋湯, 千萬不要總讓寶寶吃煮雞蛋。

討厭某種食物顏色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黑色的食物, 比如芝麻糊、髮菜等。 對一些新奇的、與平時飲食味道不一樣的食物, 也可能不愛吃。

父母要利用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孩子, 譬如設計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獨特的餐點、混合于孩子喜歡的食物中, 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來引導。

受父母飲食習慣影響

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 即使自己不喜歡,

Advertisiment
也應該給孩子食用。

通常孩子開始學習周遭人物的行為舉止, 一些不良的飲食和用餐禮儀的形成, 可能就是在不自覺中學習到的。

父母太在意“吃飽”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飽飯, 因此就利用這些來控制父母, 提出諸多條件, 如你給我買什麼什麼, 我才會吃飯。

吃, 一旦變成“籌碼”, 問題也就無法消失, 更不能徹底解決了。 其實, 父母對於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的焦慮, 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良、長得比別的小孩瘦小。 但事實上, 每個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 只要孩子健康, 並不差人一等。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 不科學的飲食作為一個致病因素, 對健康的影響並不比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小。

飲食與疾病的關係, 歷來受到醫學專家的關注。

Advertisiment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 不科學的飲食作為一個致病因素, 對健康的影響並不比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小。 兒童由於處於發育期, 受害比成年人更大。 以下種種就值得父母重視。

糖食與精神煩躁症長期嗜吃糖食的孩子易發生情緒失常, 表現為激動易哭、摔書毀物、愛發脾氣等, 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 癥結在於糖分攝取過多, 造成大量維生素B, 缺乏。

精食與近視眼長時間進食精米白麵等精細食物, 不僅減少B族維生素的攝人, 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還可以“株連”視力。 專家將此歸咎於一種稱為鉻的元素缺乏。 鉻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激素——胰島素的輔助因數, 其量不足可使胰島素的活性減退, 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

Advertisiment
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謝而瀦留於血液中, 導致眼睛的屈光度改變, 最終形成近視。 人體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偏食與過敏症兒童時期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 輕者如皮膚濕疹、蕁麻疹, 重者如哮喘, 使孩子備受折磨。 這除與進食魚、蝦、蛋、奶等本身即含過敏物質的所謂“發物”有關外, 偏食亦難辭其咎。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專家經過大量調查後認為, 80年代以來, 食物過敏者中大約30%是由偏食造成的。 原因在於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劑, 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 因此, 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速食麵與營養不良症速食麵屬於速食食品, 主要是油麵條加上食鹽味精組成, 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而這些正是兒童必不可少的養分。 故速食麵不宜成為孩子的主食, 否則可誘發營養不良, 危害發育, 包括智力發育在內。

巧克力與遺尿症美國一位醫學博土對小兒遺尿症的病因進行了廣泛研究, 發現巧克力、牛奶和柑橘類水果與此有關, 這些食物在小兒體內產生過敏反應, 使膀胱膨脹, 容量減少, 平滑肌變得粗糙, 產生痙攣, 同時這一過敏反應又使小兒睡得過深, 在有尿充盈時不能醒來, 於是造成尿床。

咖啡與矮個症咖啡含咖啡因, 有阻礙嬰兒骨骼生長的不良作用, 故常飲咖啡、吃咖啡糖果或咖啡餅乾的孩子易長成“武大郎”, 不可不當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