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人緣不好家長怎麼辦

你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 在人際關係上無法獲得幸福感嗎?除了課業成績的關心、物質的供應外, 父母在孩子的交友上, 也能幫忙推一把!

佳芸的父母從小就很疼愛她, 常買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給她, 但因工作忙碌, 陪伴佳芸的時間少, 所以她總是一個人看電視、玩玩具。 上小學後, 因不太懂得跟同學說話、相處, 也不知如何與他人分享, 同學看她漂亮, 東西用得好, 以為她很驕傲、不想和其他人來往, 所以也不和她做朋友, 久而久之, 佳芸愈來愈害羞, 甚至討厭上學和學校生活。

小威身材矮胖, 成績不好,

Advertisiment
又不愛跟人說話, 在班上如同一個隱形人。 下課時, 他總是趴在桌上假睡, 偷聽同學們在談論什麼。 有天, 他聽見有人談論他, 內容卻是:“他是垃圾好不好!成績那麼差, 長得又醜, 乾脆丟進垃圾桶算了!”想哭的他, 怕同學嘲笑不敢哭出聲。 回家後, 爸爸只問考試成績怎樣?當然, 又是一陣打罵。 “沒人喜歡我, 我真的是垃圾嗎?”他連做夢也這樣想著, 卻沒勇氣問任何人……

交朋友是件很複雜的事, 需要花時間學習、經營和維持, 而孩子會出現的人際障礙, 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 大致來說, 可從“後天環境”與“自身性格特質”兩大項來剖析。

“後天環境”方面, 首先面臨的是“缺乏交友環境”, 因家庭結構小家庭化、少子化, 失去過去大家族親朋好友常往來,

Advertisiment
及街坊鄰居在外玩耍那樣自然的環境, 孩子的休閒時間常用在看電視、玩玩具和打電腦上, 沒機會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 學習應對進退、施與受, 也不善於和他人分享。

此外, “缺乏共同的話題”也是人際疏離的原因。 因家庭環境、父母要求的不同, 孩子接觸的興趣也不一樣, 朋友間的話題便開始產生歧義, 但孩子在求學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 最怕有“朋友會的我不會”、“朋友說的我不懂”的疏離感, 這樣的疏離, 或多或少會造成人際關係的障礙。

除了後天環境, 孩子遇到交友障礙的最大原因就是“自身性格特質”。 個性絕對是影響人際關係的主因, 有的孩子害羞、沒自信;有的希望獲得肯定, 卻常看不到自己優點;有的小孩則太強勢、不懂分享、不肯妥協,

Advertisiment
有的則個性太衝動、不能忍受挫折。

其次, 外型、氣質或語言, 都會影響人際關係是否順利。 “觀察力”也是人際關係的一大重點, 有些孩子個性上沒有太大缺點, 只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人不開心的事”, 常常無形中成為人緣不好的孩子。

父母如何為孩子營造交友的環境?寒暑假時, 可安排孩子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 在競爭的環境下, 通過營隊與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相處, 學習應對進退, 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的團隊合作。

另外, 可以與幾位有相近年齡孩子的親朋好友輪流組團, 固定一個週期, 例如每週或每月, 帶所有朋友的孩子一起出遊, 這麼一來, 不輪班的家長有夫妻獨處的時間,

Advertisiment
輪班的家長可依自己的興趣, 選擇帶一群小朋友去郊遊、逛街, 或參觀博物館、遊樂園。

孩子不但能學習跟父母以外的長輩相處, 也有機會接觸不同背景的小朋友, 開啟另一層結交朋友的機會, 而家長間也有共同分享的話題, 這方法對孩子及家長的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收益。

孩子的生活圈狹小, 父母的確需要花時間參與孩子的生活, 幫助他們學習交朋友, 建議家長有時要暫拋父母角色, 不要只以權威態度叮嚀孩子功課、健康等, 有時必須化身為孩子的朋友, 陪孩子一起玩樂, 在玩的過程中, 參與孩子的人際關係, 讓他們瞭解如何跟朋友應對進退、分享等, 而這樣的方法, 也能彌補兒童社交環境不足的缺憾。

Advertisiment

如果面臨孩子個性太內向, 無法主動交朋友的情況, 父母也可參與孩子的交友圈, 為孩子提供話題;或主動幫孩子邀請同學到家中聚會、舉辦一場郊遊踏青等, 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培養人際關係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