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孩子的六類求救信號

孩子的六類求救信號

有學習障礙、不聽話、愛發脾氣……有這些行為的孩子, 常常被成人稱為“問題兒童”, 父母們往往感到頭疼又無奈, 可是, 你知道嗎……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求救的信號

上學前班的東東因為經常在上課時做鬼臉、學怪叫,被老師批評。 媽媽發現東東在家自己也常擠眉弄眼, 被提醒后, 東東暫時不眨眼不做怪動作了, 可沒過多久又故態重萌, 媽媽認為這是孩子存心搗亂, 氣惱不已。 后經醫生提醒、分析孩子怪異表現的起因, 來源于東東爸爸下崗后心情郁悶染上酒癮, 為此, 爸爸和媽媽經常吵架,

Advertisiment
孩子的眨眼癥狀正是從那時開始的。 隨著家庭“內戰”的升級, 東東的怪動作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東東的這些怪動作在被提醒時暫時被克制, 但時間一長又故態重萌, 時好時壞, 時輕時重, 經常變換花樣, 不少父母會認為這是孩子在存心搗亂。 為了強制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家長或老師以勸導、訓斥、體罰等手段來對付孩子, 可實踐結果正如東東媽媽一樣, 這種處理方式只能適得其反。

幸好東東媽媽帶孩子到醫院做了必要的檢查。 兒童不自主的、反復的、無目的性的快速肌肉抽動和發聲抽動, 是抽動障礙的癥狀。 雖然抽動癥的發生有明顯的遺傳易感性傾向, 但起因與表現形式明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癥狀的波動則和精神緊張因素有關。

Advertisiment
孩子如出現上述癥狀, 應首先從消除外部壓力入手, 東東在家庭“內戰”的環境中必然承受許多額外的心理壓力, 最后導致異常行為表現。 此外, 課業負擔過重、長期受忽略、強烈精神創傷等, 都會成為孩子問題行為的導火索。

綜上所述, 孩子的問題行為不是搗亂, 而是一種呼救的聲音, 希望父母能幫他們一把, 渡過難關。

育兒啟示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求救的信號

情緒緊張, 眨眼頻率高, 越受刺激怪動作越多, 這些被家長理解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問題行為, 可能是孩子緩解自我壓力、自我安慰的方式, 是孩子發出的信號, 是在請求家長檢查對孩子教養的態度, 為他們排除心理上的壓力。 孩子此時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矯正不良習慣,

Advertisiment
更需要的是有人能體察他們的內在需要。

一般說來, 短暫抽動癥及沒有明顯功能損害的慢性抽動并不需要藥物治療, 但心理治療對于任何一個抽動癥的兒童都是必不可少的。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性☆禁☆早☆禁☆熟 教育孩子是打還是不打? 帶上寶寶簡歷去幼兒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