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創新意識要從小培養

首先, 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是科學, 教育是藝術, 教育的本質在於創造, 沒有創造就沒有教育的發展和突破;教學的生命在於創新, 沒有創新, 教學就僵化就滯了。 試想, 倘若施教者觀念陳舊、意識陳舊、意思狹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後, 那又怎能培養出創新人才?

其次, 應鼓勵幼兒大膽創新, 並為其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

1、要呵護幼兒的好奇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也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 幼兒好奇心很強, 能頻繁地提出各種問題, 並會自作主張地去解決某些問題,

Advertisiment
結果常常做錯事。 這時, 教師和父母應主動、熱情、耐心地對待幼兒的問題, 決不能採取冷淡的態度。 對幼兒的錯誤, 要積極分析原因, 在給孩子耐心講明道理的同時, 對孩子的這種探索精神應加以肯定和鼓勵。

2、要鼓勵幼兒幻想, 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 它是指向于未來活動的。 一個人只有敢於幻想, 才能超越, 才能創新, 才能擺脫平庸。 人類就是因為有了幻想, 才有了向前走的動力, 世間無數發明創造, 都是有了人們所謂癡人說夢般的幻想才成為現實。 懶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淺、缺乏創造精神的人。 因此, 教師和父母要鼓勵幼兒異想天開, 大膽聯想, 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3、要多給幼兒提出問題,

Advertisiment
設置情境, 啟發、引導他們通過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獲得知識、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獨闢蹊徑, 與眾不同, 甚至獨立做到“一題多解”。

4、要確認識“聽話”與“好孩子”之間的關係。 社會對人的肯定的評價經過長期的薰陶, “聽話”已經成為重要的標準之一, 可以說, 大部分老師和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而這個標準又大多是以他們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斷為中心劃定的圓。 可事實上, 在這個圓中活動的不少孩子, 恰恰缺乏獨立和創新的特徵。 他們的頭腦成為施教者思想的跑馬場, 他們的行為以施教者制定的標準為依據。 這顯然違背了教育規律和教育方針。 教師和父母應樹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觀念,

Advertisiment
把幼兒視為有平等人格的個體來進行教育, 砸掉“框框”, 為孩子提供創造的機會和空間。

總之, 對幼兒實施“創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否則, 這種可貴的精神將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幼兒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 失去創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 而且很可能最終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