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勇敢面對

社會各界都在強調素質教育, 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有豐富的知識, 而且還要有很強的能力, 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作為家長, 一方面要強化這方面的意識,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捨得“放手”, 儘量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和麻煩, 這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一環。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小事。

孩子在結束了一天的幼稚園生活後, 總要和其它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活動場所“瘋”一陣。 這天, 姑姑的女兒(表妹)玩著玩著, 又發現了一個令她感興趣的小船似的可以晃悠的大積木。 當時已經有一個小男生騎在上面了,

Advertisiment
但表妹卻不顧一切地擠到男孩身後, 硬要騎上去。 自然地那小男孩不讓, 於是就發生了拉扯、推擠現象。 這時候, 在一旁的男孩母親走了過來, 相當嚴厲地對表妹責駡了起來。 也許這位家長並不知道我就在附近, 否則她應該不會這樣“嚴厲”。 表妹感到害怕了.小臉漲得通紅, 有些驚惶地望著那位家長。 說實話, 我看到表妹的行為雖然多少有一些“蠻橫”, 沒太注意遊戲時的規則, 但畢竟沒有發生激烈的“暴力衝突”。 可那位家長卻以介入了孩子之間的矛盾, 使表妹一時不知所措, 甚至害怕起來。 這使我這個做表姊的多少有些替表妹不平, 也很心疼。 但我還是打消了自己想去幫助解釋和勸解的念頭。 依然若無其事地與他人談笑,
Advertisiment
眼角則不時關注著“事態發展”。 只見表妹憋紅著小臉與那位家長辯白了幾句, 雖然聲音不大, 表情也有些緊張, 但他還是在力圖說明什么。 後來, 他終於和小男孩一起騎上了大積木玩了起來, 很快就把剛才的事拋到腦後。

看到了這一幕, 我越發現認為自己剛才的“不介入”是正確的。 孩子們的問題更多地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面對, 去解決。 大人過多參與只會助長孩子倚賴大人的心理。 只有這樣, 孩子才可能學會應付各種困難。 當然, 如果孩子確實做錯了事, 家長在事後一定要就事論事地對孩子講清他錯在那裡, 有哪些地方需要將來注意。 另外, 對孩子受到的委屈也要表示理解並適當給予撫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