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高三後, 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最讓人頭疼的, 還是她的情緒。 忽好忽壞, 時高時低, 她自己情緒不穩, 搞得我們當父母的也像跟著坐過山車, 頭暈目眩, 筋疲力盡。
剛開始, 我聽從了“過來人”的建議:時刻關注孩子的心情, 盡最大努力幫她開解。
那時候, 女兒住校, 幾乎每天中午都會發短信、打電話。 今天是新換的老師講課方式接受不了;明天是食堂的飯菜裡吃出了沙粒兒;還有一天, 居然是在公共衛生間的牆壁上看到別人的塗鴉, 內容是“悲催的高三, 絕望的學生”, 她就焦慮了。
為了平息孩子的焦慮, 我和老公使出了渾身解數。
Advertisiment
“我特別緊張, 高三太殘酷了。 ”
“放輕鬆嘛, 別想太多, 把精力放到書本上。 ”
“太難了, 抬頭看到的都是勵志標語, 坐在教室裡就緊張。 ”
“為什麼別人就能心無旁騖?”
“我又不是別人……”
鏘鏘鏘, 心理開解直接變成短兵相接, 我和女兒在電話中大呼小叫, 最後不歡而散, 各自帶著一肚子氣稍息去了。
第二天, 同樣的曲目再次上演, 如是幾天, 我有點坐不住了。 高三時間多寶貴啊!天天浪費在口舌上, 孩子還用什麼來厲兵秣馬。
為了杜絕這種嚴重的浪費, 我撒了一個謊:手機聽筒摔壞了。
當時的想法是, 聽筒壞了, 女兒就不能打電話了。
Advertisiment
最多的一天, 她給我發了13條短信, 每條都是長篇大論, 跟個小作文差不多。 剛開始硬著頭皮給她回, 不一會兒手指就發麻了。 最後一狠心, 乾脆不搭理她了。
想像中, 短信得不到回復, 女兒該大發雷霆了吧。 不過, 好在她離家遠, 發脾氣我們也看不見, 眼不見心不煩。
第一天, 所有短信石沉大海, 女兒跟瘋了一樣, 以更密集的句子轟炸過來。
第二天, 女兒的瘋狂情緒有所緩和, 短信銳減成了6條。
第三天, 女兒只發了一條短信:是不是家裡出什麼事兒了, 你可別瞞著我。 我簡單回一個字:沒。 之後又不搭理她了。
第四天, 女兒發:“家裡真沒事嗎?我好擔心啊!如果真沒事,
Advertisiment
劈裡啪啦, 又是一篇小作文。 不過, 這篇是自我檢討, 完全可以接受。
這條短信之後, 女兒消停了一段時間。 直到月考結束後, 這丫頭又有點故態復萌了。
有了前車之鑒, 我再也不那麼“著急”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分析梳理, 我發現一個問題。 女兒屬於情緒型的孩子, 壞心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對付這種孩子, 過分關注她的“發洩”往往會將父母的焦慮傳遞給她, 結果在無形中放大了她的負面情緒。 所以, 更多時候, 簡單回應或者藉故托詞延緩回應, 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
Advertisiment
其次, 學會“忽視”, 得有技巧。 一是巧妙轉移話題。 閨女在電話裡吐槽, 說飯菜不可口, 我就說家裡新買了沙發。 她好奇心重, 追著問顏色和質地, 不一會兒就忘了自己要吐槽什麼了;二是打馬虎眼。 女兒抱怨學校氣氛緊張, 我就裝傻:“緊張?荷槍實彈了嗎?”女兒大叫“討厭。 ”我再回:“沒荷槍實彈, 怎麼能叫緊張, 你這麼誇大其詞, 我和你沒法交流了。 ”如是幾個回合, 女兒乖乖敗下陣來。 三是危言聳聽。 女兒最心疼弟弟, 利用這一點, 我成功化解了她的多次“糾纏”。
Advertisiment
被“忽視”一段時間, 一個可喜的現象出現了, 女兒越來越淡定。 眼瞅著高考進入倒計時, 她十天半月也不來個電話。 偶爾問起她的心情, 她還一副小大人的姿態:“一切都是毛毛雨啦。 ”
女兒終於學會自己處理內心情緒了, 這對我來說, 遠比她考上一所好大學還讓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