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好記憶是怎樣“煉”成的?

記憶力是同智力水準密切相關的一種能力, 只要培養方法得當, 孩子良好的記憶力也是可以被訓練而成的。 下面即將為寶爸寶媽揭開孩子記憶力發展的密碼, 説明寶爸寶媽開啟孩子智慧城堡的那扇記憶閘門。

記憶力發育4規律

要對孩子的記憶力進行科學地訓練, 首先要瞭解記憶力的發育規律。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擁有記憶呢?大多數孩子是在出生後兩三天就出現了原始的記憶因素。

舉個例子:吃母乳的孩子, 只要媽媽將孩子抱成固定的姿勢, 孩子馬上就會用小嘴尋找乳☆禁☆頭。 這說明經過反復抱奶,

Advertisiment
孩子已對這一姿勢以及吃奶的動作有了記憶, 這種現象又稱為對刺激物的習慣化。 換言之, 對刺激物的習慣化就是孩子最早的記憶方式。 以後隨著條件反射的出現, 記憶的方式與內容逐漸地複雜起來。 規律大致如下:

1.運動記憶。

最早出現的記憶形式表現為孩子記住自己的運動或動作, 媽媽餵奶的例子堪稱是最生動的體現。

2.情緒記憶。

大約開始於出生後6個月或更早些, 表現為對體驗過的情緒或情感的回憶, 特別容易記住那些使他愉快或悲傷的事情與情景。 例如, 呱呱墜地不久的新生兒, 就已經有了懼怕情緒的記憶。

3.形象記憶

根據具體形象來記住各種事物與物件。 如用奶瓶餵養的孩子, 幾天以後, 只要母親將奶瓶拿到他的嘴邊,

Advertisiment
他就會笑著張開嘴巴, 有時候還輕輕地蠕動著小嘴, 好像在對你說他已經記住奶瓶了。 再如孩子能夠認出誰是媽媽、誰是陌生人, 這也都是形象記憶的體現。 可以說, 在孩子的記憶中形象記憶占了主要地位。

4.語詞記憶

以語言材料作為記憶的內容, 需待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夠勝任。 如:1歲多的嬰兒能記住自己的玩具或與自己接觸密切的小夥伴的名字, 2歲的孩子能記住簡單的兒歌等。

3歲以後, 特別是到了4~5歲階段, 記憶力無論量還是質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就記憶方式來說, 除了無意記憶外, 對於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內容嘗試使用意義識記, 意味著有意記憶拉開了序幕, 並得到快速發展。

Advertisiment
因此, 記憶量擴大, 記憶速度增快, 記憶保持時間延長, 已經具備接受有關知識教育的能力。 這些都是在提示父母, 考慮孩子入學的時候快到了。

記憶力發展3特點

從孩子記憶的發展歷程看, 至少可以歸納出3個特點。 瞭解了這些特點, 可以幫助父母擬訂切合實際的記憶訓練方案。

1.記憶維持時間短暫

孩子最初出現的記憶屬於短時記憶, 而短時記憶活動的痕跡不能長時間保存在大腦中, 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行消失, 消失以後就不能恢復。

有關專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先讓孩子認識曾經見過的東西(物品擺在孩子眼前), 結果周歲內的嬰兒能認出幾天前的物品;2歲左右的孩子能認出幾個星期前的物品;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認出幾個月以前的物品。

Advertisiment
再讓孩子回憶曾經見過的物品(物品不在孩子眼前), 則周歲內的嬰兒根本不能回憶起來;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回憶幾天前的物品;3歲左右的孩子則可以回憶幾個星期前的物品。 總之, 3歲前的孩子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心理學稱為“幼年健忘”。

2.以無意識記憶為主導

嬰幼期的孩子以無意識記憶為主, 有意記憶還沒有發展成熟。 無意識記憶的特點是沒有目的性, 凡是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 孩子非常擅長此道, 堪稱為這個年齡段的“強項”。

3.以機械記憶為主導

孩子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差, 對於不瞭解的東西只會死記硬背。 孩子之所以唱數比點數能力出現得更早, 而且能夠會很多歌曲和兒歌,

Advertisiment
但對歌詞和兒歌的意思卻並不理解, 奧妙即在於此。

記憶力訓練的11個金點子

正常情況下, 孩子的記憶力會獲得自然的發展, 但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能有效挖掘孩子記憶的潛力, 促使孩子記憶力發展得更快更強。 如何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具體建議如下:

1.為孩子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越豐富, 提供的形象鮮明的記憶物件與材料也越多, 這樣才能較好地適應與滿足孩子早期動作記憶與形象記憶的特點與需求, 讓他們“見多識廣”, 從而收到“博聞強記”的效果。 如玩具, 儘量給予各種顏色、有聲且能活動的款式;播放音樂, 多種旋律與節奏交替;念兒歌、講故事、認數位時配上圖片、動作或誇張的聲音, 變抽象材料為具體形象……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記憶,而這些記憶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面前又會引起新的聯想,從而使孩子更容易記住新的東西。

2.建立有規律的日常習慣

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於強化孩子的記憶力。如孩子睡覺時,把布娃娃放在枕頭旁邊作為陪伴,習慣之後,睡覺前孩子會把布娃娃拿到枕頭旁邊。等孩子會說話了,你可以問他:“讓誰陪你睡覺呀?”通過這種方法強化他的語詞記憶。

再如,孩子玩罷玩具,教他物歸原處,即從哪兒拿來再放回哪兒,督促孩子養成拿取物品時記住物品位置的習慣,同時使孩子的記憶能力也得以增強。

3.遊戲促進記憶

歌德有一句名言:“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將記憶訓練的內容滲透其間,讓孩子在極大的興趣中強化運動記憶與情緒記憶。如玩玩具、說歌謠、講故事、猜謎語、唱兒歌、你問我答等遊戲。換言之,聰明的父母絕不強制孩子死記硬背地記知識,而會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記,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中促進記憶的發展。

4.佈置任務促進記憶

2~3歲後,父母可有目的地給孩子佈置記憶任務,培養記憶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如週末遊覽動物園,先告訴孩子留意去動物園的路線、園中的動物名字以及模樣,回來後要講給爺爺奶奶聽。再如講故事前囑咐孩子:“媽媽講個故事,你可要記住哦,回頭好講給姥姥聽。”孩子有了任務的壓力,大腦皮層有關區域的興奮性可隨之提高,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因而記得牢記得久。當然,給孩子提出的記憶任務要儘量具體、難度適中,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超前。當孩子完成任務後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增強其自信心。

5.避免機械記憶

3~4歲後,要幫助孩子理解,避免單純的機械記憶。無論講故事或唱兒歌,父母有必要將故事或歌詞的內容,根據孩子的理解力進行深入淺出的解析,逐漸變死記硬背為理解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讓新知識與腦子裡原有的知識經驗“掛鉤”,更容易記住。

6.抓住記憶的最佳時機

研究表明,入睡前是一個記憶的黃金時間段,將故事、謎語、歌謠等安排在此時講給孩子聽,然後入睡,不再有別的東西干擾,大腦便有一個很好的自行鞏固記憶的過程,記得最牢。

7.情緒高漲促進記憶

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對事物的記憶力也最強,如逛商場或超市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陳列的物品,離開以後要求他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在街上行走時,讓孩子觀察周圍行人的髮型與穿戴,然後描述出來。

8.多種感官並用效果好

眼睛、耳朵、語言等多種感覺器官並用以便促進記憶。實驗資料顯示,以10張圖畫作為記憶材料,單純依靠聽覺的記憶效果為60%,單純依靠視覺的記憶效果為70%,而如果將視覺、聽覺和語言活動協同進行,記憶效果則會升至86.3%。這個奧妙就在於由多種感官參與的識記活動,可以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的神經聯繫,效果自然更好。

9.引導孩子多多回憶

好的記憶應該是能記善憶,有的孩子記東西很快,就是被問到的時候想不起來了,其實,不是孩子沒有記住,而是孩子不善於回憶。如父母多與孩子一道談論以前的事情;一起唱以前學過的兒歌;也可在一天內或幾天後要求孩子回憶玩了什麼、吃了什麼、跟誰一起玩,以培養孩子這種能記善憶的能力。

10.動手動腦,促進記憶

以搭積木為例,大人在講解、示範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孩子才會記住想要記住的內容。

11.循序漸進

孩子記憶的過程是漸進性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量少到量多逐漸積累的過程。比如爸爸媽媽給孩子講故事,不妨讓您的孩子先記住故事的題目,然後記住故事中的人物,再分段記住故事中的內容,最後才要求孩子把整個故事連貫起來記憶。其實,孩子學習其他的內容也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11點是針對孩子的心理年齡特點而對應的記憶方法,我們在引導孩子時,一定要有耐心、講方法,遵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切不可單純從成人意願的角度要求孩子完成超越他能力範疇的事情,教育要遵從孩子的內心。

變抽象材料為具體形象……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記憶,而這些記憶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面前又會引起新的聯想,從而使孩子更容易記住新的東西。

2.建立有規律的日常習慣

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於強化孩子的記憶力。如孩子睡覺時,把布娃娃放在枕頭旁邊作為陪伴,習慣之後,睡覺前孩子會把布娃娃拿到枕頭旁邊。等孩子會說話了,你可以問他:“讓誰陪你睡覺呀?”通過這種方法強化他的語詞記憶。

再如,孩子玩罷玩具,教他物歸原處,即從哪兒拿來再放回哪兒,督促孩子養成拿取物品時記住物品位置的習慣,同時使孩子的記憶能力也得以增強。

3.遊戲促進記憶

歌德有一句名言:“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將記憶訓練的內容滲透其間,讓孩子在極大的興趣中強化運動記憶與情緒記憶。如玩玩具、說歌謠、講故事、猜謎語、唱兒歌、你問我答等遊戲。換言之,聰明的父母絕不強制孩子死記硬背地記知識,而會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記,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中促進記憶的發展。

4.佈置任務促進記憶

2~3歲後,父母可有目的地給孩子佈置記憶任務,培養記憶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如週末遊覽動物園,先告訴孩子留意去動物園的路線、園中的動物名字以及模樣,回來後要講給爺爺奶奶聽。再如講故事前囑咐孩子:“媽媽講個故事,你可要記住哦,回頭好講給姥姥聽。”孩子有了任務的壓力,大腦皮層有關區域的興奮性可隨之提高,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因而記得牢記得久。當然,給孩子提出的記憶任務要儘量具體、難度適中,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超前。當孩子完成任務後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增強其自信心。

5.避免機械記憶

3~4歲後,要幫助孩子理解,避免單純的機械記憶。無論講故事或唱兒歌,父母有必要將故事或歌詞的內容,根據孩子的理解力進行深入淺出的解析,逐漸變死記硬背為理解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讓新知識與腦子裡原有的知識經驗“掛鉤”,更容易記住。

6.抓住記憶的最佳時機

研究表明,入睡前是一個記憶的黃金時間段,將故事、謎語、歌謠等安排在此時講給孩子聽,然後入睡,不再有別的東西干擾,大腦便有一個很好的自行鞏固記憶的過程,記得最牢。

7.情緒高漲促進記憶

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對事物的記憶力也最強,如逛商場或超市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陳列的物品,離開以後要求他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在街上行走時,讓孩子觀察周圍行人的髮型與穿戴,然後描述出來。

8.多種感官並用效果好

眼睛、耳朵、語言等多種感覺器官並用以便促進記憶。實驗資料顯示,以10張圖畫作為記憶材料,單純依靠聽覺的記憶效果為60%,單純依靠視覺的記憶效果為70%,而如果將視覺、聽覺和語言活動協同進行,記憶效果則會升至86.3%。這個奧妙就在於由多種感官參與的識記活動,可以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的神經聯繫,效果自然更好。

9.引導孩子多多回憶

好的記憶應該是能記善憶,有的孩子記東西很快,就是被問到的時候想不起來了,其實,不是孩子沒有記住,而是孩子不善於回憶。如父母多與孩子一道談論以前的事情;一起唱以前學過的兒歌;也可在一天內或幾天後要求孩子回憶玩了什麼、吃了什麼、跟誰一起玩,以培養孩子這種能記善憶的能力。

10.動手動腦,促進記憶

以搭積木為例,大人在講解、示範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孩子才會記住想要記住的內容。

11.循序漸進

孩子記憶的過程是漸進性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量少到量多逐漸積累的過程。比如爸爸媽媽給孩子講故事,不妨讓您的孩子先記住故事的題目,然後記住故事中的人物,再分段記住故事中的內容,最後才要求孩子把整個故事連貫起來記憶。其實,孩子學習其他的內容也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11點是針對孩子的心理年齡特點而對應的記憶方法,我們在引導孩子時,一定要有耐心、講方法,遵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切不可單純從成人意願的角度要求孩子完成超越他能力範疇的事情,教育要遵從孩子的內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