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嫉妒心之面面觀

美國網球名將威廉姆斯姐妹年齡相差2歲, 從小一起訓練, 但是, 她們的父親老威廉姆斯卻從來沒有讓她們跟對方比賽過。 為什麼?因為有比賽就有輸贏, 就有比較, 而有經驗的教練父親不希望姐妹中的任何一方在朝夕相處的手足面前產生挫敗感或者優越感, 更不希望她們彼此嫉妒。

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 嫉妒, 不可能只產生于優秀的威廉姆斯姐妹之間。

實例1 獨生子女的嫉妒

9個月的牛牛本來在自得其樂地玩沙子, 的朋友過來了, 帶著自己的金金。 牛牛媽熱情地打招呼, 然後把金金抱在懷裡親熱一下。

Advertisiment
牛牛立刻扔下眼前的沙子蛋糕, 沖直伸手, 意思是也要媽媽抱。 媽媽把他也抱起來了, 牛牛同時就把金金往外推……

實例2:姐妹間的嫉妒

雙胞胎姐妹玉玉和璧璧從來都穿一模一樣的衣服, 用一模一樣的毛巾和牙刷, 朋友問她們的母親為什麼非要如此, 母親無奈地回答:如果買不一樣的東西, 兩個人一定會吵架。 一般都是妹妹玉玉總想要璧璧的東西, 而璧璧也絕對不肯跟玉玉對調, 哪怕是讓妹妹先挑選都不行, 而玉玉看到姐姐的選擇後, 仍然會改變主意……

安全感, 是早期兒童嫉妒心理的根源

嫉妒,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品性, 從理論上來說是因為對別人擁有的東西或能力懷有“本應該屬於我”的心理而產生的一種怨憤的情緒或行為。

Advertisiment
牛牛是從溫和地爭取媽媽的注意——要媽媽抱他開始, 一步步發展到採取排他行動——把仍然被抱在媽媽懷裡的“外來者”金金往外推。 玉玉對姐姐的嫉妒表現為:總是覺得璧璧的東西比自己的好。 類似的嫉妒都跟孩子的安全感有關。 牛牛是直接爭取媽媽的關注和愛, 玉玉則是通過拿到最好的東西來自我確認自己在父母那裡的地位和受到的關懷。 安全感, 是早期兒童嫉妒心理的根源。

TIPS:

孩子可能會以很多方式來展現他們的嫉妒情緒, 有的孩子也許會吃手指, 有的孩子可能變得脆弱易怒, 愛發脾氣, 甚至咬人。

實例3 幼稚園裡的嫉妒

青青的父親是畫家, 耳濡目染, 青青的塗鴉之作也顯得跟其他孩子很不一樣,

Advertisiment
老師就常常誇獎她, 還把她的畫貼出來給大家看。 貝貝看在眼裡, 在青青畫畫的時候, 就三番五次故意往她的畫上亂塗幾筆搞破壞, 把青青弄得委屈地大哭。 老師一再批評, 也制止不了貝貝。

這是幼稚園課堂上常見的一幕。 離開家庭, 來到幼稚園, 孩子的嫉妒往往由對父母關愛的爭取轉變成對老師的關注的爭取。 貝貝通過搞破壞, 成功地把老師的注意力從青青的身上轉移到了自己身上——因為批評也是一種關注。

稍大一點的孩子, 嫉妒心還會從單純地爭取成年照護者的關注上慢慢過渡到對同伴能力和成就的排擠和否認上。 上手工課, 做紙片恐龍, 東東麻利地依著線條剪出恐龍的形狀, 又快快地塗上了漂亮的顏色,

Advertisiment
抹上膠水, 粘上彩帶, 最先完工, 老師給了他一個小星星貼在手背上, 作為表揚。 旁邊的毛毛立刻過來對老師說:東東今天沒有寫字母作業, 不能給他星星。

有時候, 孩子告狀是因為打了鬧了, 有時候, 則是因為嫉妒。 特別是一些在家中總是受到表揚和獎勵的孩子, 在幼稚園裡, 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日寸候, 往往受不了屈居第二的情況。

TIPS:

嫉妒不一定是壞事。 一般來說, 嫉妒會被認為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和行為, 但當發生在小孩子身上時, 引導得當, 未必就沒有積極作用, 因為嫉妒可以説明孩子認識自己, 嘗試自己的限度, 學習協商的技巧。

消孩子嫉妒情緒的4個方法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學碩士, 富於幼教經驗的安德魯-格瑞先生對家長和老師如何把握和引導孩子的嫉妒情緒,

Advertisiment
提出了4條建議:

No.1 應該避免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

毛毛為什麼會心生妒忌?因為東東被認為是最快最好的, 別人都比不上他。 好勝的毛毛當然就受不了了, 採取了告狀的方式來扭轉局面。 對此, 老師不妨先口頭表揚東東, 然後給每個孩子都發一個小星星, 告訴他們, 大家都很棒。

No.2 應該承認孩子的感受

嫉妒是人之常情, 只是孩子不懂得掩飾而已。 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感受時, 大人不應該立刻站出來否定, 而是應該給予承認和接受。 比如, 當牛牛試圖推開金金的時候, 家長不妨跟他說:“你不喜歡媽媽抱別的孩子, 是吧?你覺得媽媽應該抱你, 對吧?”當孩子的情緒得到承認的時候, 他的憤怒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然後,再進行引導,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No.3應該讓孩子自主解決糾紛

預先給孩子設立底線,比如不能打架等,然後,當兩個年齡和能力都懸殊不大的孩子發生爭執時,如果沒有發展到武鬥的程度,大人最好在一旁觀察,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璧璧和玉玉的母親不妨給孩子買來類似但稍有區別的東西,讓兩姐妹自己分配,但同時告訴她們,如果有人哭了的話,就會把東西收回去。這樣也許還是會有爭吵,但是,為了顧全大局——避免東西被收回,往往總有一方會作出讓步。

No.4 應該保持冷靜和清醒

童言無忌,孩子說什麼做什麼確實是直截了當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行為後面就沒有深層次的動機。貝貝一再破壞青青的畫,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每次搞了“破壞”,他都會受到獎賞——對他來說,老師的批評就等於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也許應該嘗試給予“受害者”青青更多的撫慰和鼓勵,而“忽略”貝貝 ——只給予他平靜簡約的批評。這樣幾次下來,貝貝得不到預期的“觀眾”的關注,自然就覺得沒意思而可能放棄搞“破壞”了。

他的憤怒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然後,再進行引導,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No.3應該讓孩子自主解決糾紛

預先給孩子設立底線,比如不能打架等,然後,當兩個年齡和能力都懸殊不大的孩子發生爭執時,如果沒有發展到武鬥的程度,大人最好在一旁觀察,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璧璧和玉玉的母親不妨給孩子買來類似但稍有區別的東西,讓兩姐妹自己分配,但同時告訴她們,如果有人哭了的話,就會把東西收回去。這樣也許還是會有爭吵,但是,為了顧全大局——避免東西被收回,往往總有一方會作出讓步。

No.4 應該保持冷靜和清醒

童言無忌,孩子說什麼做什麼確實是直截了當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行為後面就沒有深層次的動機。貝貝一再破壞青青的畫,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每次搞了“破壞”,他都會受到獎賞——對他來說,老師的批評就等於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也許應該嘗試給予“受害者”青青更多的撫慰和鼓勵,而“忽略”貝貝 ——只給予他平靜簡約的批評。這樣幾次下來,貝貝得不到預期的“觀眾”的關注,自然就覺得沒意思而可能放棄搞“破壞”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