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孩子的嫉妒心理要如何克服?

妒忌不是一種健康心理, 我們通常習慣性的以為這只是成人之間的事情。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嫉妒之心人人皆有。 即便是一個剛上幼稚園的孩子他也存在嫉妒心理。 長時間產生嫉妒心理會對兒童的正常心理發育造成阻礙, 當嫉妒心理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會讓人做出愚昧且惡毒的事情, 所以, 父母千萬不可忽視。

在目前社會中,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其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其嫉妒心理往往會以下面幾種形式表現出來。

一、我是最美的

當孩子尤其是小女孩在幼稚園發現其他小朋友穿漂亮的新衣服或者化妝等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就想要與其攀比, 回家後就讓父母給她買更漂亮的衣服, 甚至於出現燙髮或者塗口紅等現象。 如果旁人說自己漂亮就洋洋得意, 說其他人好看則不開心。

二、我最富有 

當今社會存在一些“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然而“工薪階層”還是佔據主導地位, 同時下崗待業者也為數不少。 這些出身不同的孩子集聚在一起比試誰家的電器、用具更高級, 有時甚至會為了爭奪高低而吵鬧, 為的就是顯示自家是多麼的富有。

三、以自我為中心

眾所周知, 如今很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把他們看作為掌上明珠, 事事以他們為中心。 他們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

Advertisiment
偶爾有一點不到位或不滿意就無法接受。 例如, 有人來家裡做客, 家長抱著客人的孩子而不全心關注他, 那孩子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嫉妒心理, 而且常常用白眼和撤嘴巴的舉動來以示抗議。

四、我才是贏家

有一些孩子被家長長期嬌慣寵溺, 事事都要佔便宜, 不吃一點虧, 就像一個¨小霸王”。 當他們與朋友做遊戲的時候, 倘若對方贏了, 他們也許就會耍賴撒潑, 有時還會受嫉妒心理的驅使而破壞遊戲活動, 使得大家都無法將遊戲正常進行下去。

而父母就是克服孩子嫉妒心理的關鍵。 首先家長要認真檢查一下自身是否存在嫉妒心理, 是否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長不應寵溺孩子。

Advertisiment
家長的溺愛通常會提升子女的優越感, 使他們無法忍受其他人和自己競爭, 並且容易出現嫉妒心理。 其次, 當子女受到失敗與挫折的時候, 應該幫助他們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 進而為他下一步的行動做出建議, 讓失敗轉變為他們進步的動力。 然後使孩子學會對其他人的成功做出客觀的判斷, 分享別人的喜悅, 並且養成寬容待人的態度, 將旁人的成績變為自己的動力。 最後, 應該讓孩子養成豁達開朗的優良性格, 避免形成狹隘與報復的不良品質。

嫉妒心理不可有, 因為這將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因此, 各位家長朋友, 生活中一定要對孩子做好監督, 嚴防他們產生嫉妒心理, 一旦發現, 應儘早幫助其克服掉,

Advertisiment
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