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 不同的年齡段, 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 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 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 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 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 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
每個孩子都喜歡好成績
“你看, 誰誰誰的孩子又拿奧數競賽獎了!”“隔壁的孩子又考班裡第一了” “我們單位裡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學了”……家長的殷切期盼、老師同學的刺激、孩子的自尊心驅使, 沒有一個孩子說他不喜歡好成績。 成績差的孩子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成績,
Advertisiment
對於成績差的孩子, 如果家長只重視分數, 孩子就容易抄答案。 其實, 孩子抄答案時心裡是不好受的。 孩子抄答案家長一般不知道, 沒有經驗的老師也發現不了。 家長不知道, 孩子讓大人省心時, 倒真是大人該操心的時候。 該操心時不操心, 將來想操心時有力也使不上了。 一年級的孩子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包括很多表面上表現好的孩子, 後患無窮。 就拿學習數學來說, 最好的方法是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培養靈活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化數學直覺, 提供挑戰問題時的滿足、刺激。
Advertisiment
勸說孩子喜歡上學習
最好的勸說方法是:讓孩子把本來模糊不清的想法說出來, 然後告訴孩子如何思考, 引發出孩子最深層次的動機, 讓孩子明白這想法是他自己的。 比如, 如果我的孩子說不愛學習, 我會引導他說, “這根本不是你真正的想法, 你真正的想法是怕努力了也不會, 而顯得自己太笨。 ”
我向孩子保證, 在中小學階段, 數學沒有難到努力了還學不會的程度。 如果孩子一開始就體會到了“會做”的感覺, 就會在學習數學上傾注更多的時間, 進而取得好的成績。 具體說來, 勸說孩子的方法有正反兩個方面:努力學習的好處, 不努力的壞處。
Advertisiment
只有父母自己深層次地相信的東西才能讓被勸說者——自己的孩子, 真正相信。 只有父母對自己有信心, 在學習中確實體會過解決問題的愉悅感, 也的確相信愉悅感源於解決難題的過程, 才會在勸說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相信這種感覺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 有些父母做得不夠好:不到孩子出現問題, 意識不到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相反還一直覺得自己做得很不錯。
Advertisiment
不要讓父母的錯誤連累到孩子
父母常犯的錯誤有:給孩子太多提示, 看孩子聽不懂, 火氣越來越大, 自己還說沒有發火。 其實, 孩子在父母越來越不耐煩的聲音中已經感受到了父母的怒氣。 父母在給孩子講題時, 如果給予孩子太多的提示, 會讓孩子喪失瞭解題的樂趣。
還有的父母給孩子講題時, 自己只會做不會講, 做完之後還問孩子懂了沒有, 孩子不敢說不懂, 只能假裝說懂了, 其實看孩子那迷離的眼神就知道沒有懂。 孩子為了感受被愛, 會遷就父母的錯誤, 孩子不會說父母講得不行。 父母一次兩次圖省事, 時間一長, 孩子就是真不懂也不說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提高, 孩子會慢慢意識到父母是不會講題的,
Advertisiment
還是拿學習數學來舉例, 解釋清楚問題和問題所需基本公式比給出答案重要得多。 學不好的孩子有一個通病, 就是不懂裝懂。 嘴上說懂了, 只是把過程和答案抄一遍, 其實自己還是不會推理計算。 要讓孩子知道, 如果不是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自己做出來, 就等於沒有學會。 凡是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樂趣, 肯定是下了功夫, 努力過、苦惱過、刻苦過, 這個過程越是艱難, 解決後的興奮度就會越高。 而這種興奮,就是所謂的成就感。並且,父母要把孩子的這種感受強化出來,讓他相信學習的樂趣所在。
巧妙暗示孩子,告別幻想腳踏實地
永遠不要低估語言的力量。語言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如此隱晦,我們一般人往往沒有辦法搞明白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就拿如何問孩子學習感受來說,是有技巧的,暗示孩子如何回答,會直接影響他下一次的行動。要強化孩子好的感受,讓他相信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而且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值得擁有好成績。在學習上,人越是無能,就越有“夢想”——白日夢,不切實際。我就見過一模成績只有100多分的孩子,“執著”地想考一本;一點也不學習的孩子,就是想成為約伯斯;還有的孩子想找一種方法,別人用10個小時學會的東西,他想用1個小時就學會。
這種學習上不切實際的想法就像在生活中,想通過傳銷賺大錢、賭博掙大錢一樣,終會血本無歸。從父母方面講,如果不是過於在乎成績,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而是更在乎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那麼孩子就更能體會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會擁有好成績。
而這種興奮,就是所謂的成就感。並且,父母要把孩子的這種感受強化出來,讓他相信學習的樂趣所在。巧妙暗示孩子,告別幻想腳踏實地
永遠不要低估語言的力量。語言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如此隱晦,我們一般人往往沒有辦法搞明白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就拿如何問孩子學習感受來說,是有技巧的,暗示孩子如何回答,會直接影響他下一次的行動。要強化孩子好的感受,讓他相信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而且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值得擁有好成績。在學習上,人越是無能,就越有“夢想”——白日夢,不切實際。我就見過一模成績只有100多分的孩子,“執著”地想考一本;一點也不學習的孩子,就是想成為約伯斯;還有的孩子想找一種方法,別人用10個小時學會的東西,他想用1個小時就學會。
這種學習上不切實際的想法就像在生活中,想通過傳銷賺大錢、賭博掙大錢一樣,終會血本無歸。從父母方面講,如果不是過於在乎成績,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而是更在乎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那麼孩子就更能體會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會擁有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