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安全教育大似天!

如何面對陌生人

許多父母都會告誡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這是一種逃避現實, 人為真空環境的過度保護行為, 也是不太現實的行為。 和陌生人有所接觸對兒童發展是有益的, 所以對父母來說, 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與陌生人互動。

1.拒絕陌生人的東西與請求, 孩子沒有能力獨立幫助陌生人。 告訴孩子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跟陌生人走, 不上陌生人的車。

2.遇到危險立即跑走。 告訴孩子如果感到不對勁, 要馬上跑開, 跑得越快越好。

3.身處危險時可以打破規章與禁令。 教會孩子當他們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

Advertisiment
可以摔東西、尖叫、打破玻璃、破壞傢俱等等。 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 要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或媽媽!”

4.告訴孩子身體是自己的, 他人不得冒犯。 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5.結伴而行。 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

6.“安全地帶”。 帶孩子出去的時候, 把那些緊急情況下他可以尋求説明的地方告訴他, 比如員警崗亭或者消防站, 讓孩子明白如果發生意外, 哪裡可以求助。 教會孩子不要去“危險地帶”, 比如黑暗小巷子、茂密的叢林等。

7.“安全人”。 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 比如員警、保安。 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 那就找那些祖父母年齡的人或者帶著孩子的人。

Advertisiment

8.配備“密碼”。 沒有家長的事先告知, 突然有人來接孩子, 不妨讓孩子詢問來者事先商議好的密碼, 以防被騙。

9.有權利說“不”。 告訴孩子你有權不聽陌生人的話, 對陌生人你有權利說不。

10.壞人可以騙。 告訴孩子對壞人你有不講真話的權力, 要學會騙壞人。

如何面對熟識的大人或小夥伴

1.不能讓別人觸碰自己、自己也不能觸碰別人身體脆弱的地方。 比如眼睛、太陽穴、隱私部位。 這些地方如果受到外力的碰撞, 會傷殘甚至致命。

2.無論在校、在家或外出, 要主動避讓車輛, 不倖存僥倖心理;不在河邊、港邊、江邊等有水的地方玩耍、打鬧;如果看到小夥伴落水要大聲呼救:“有人落水啦!救命啊!”

3.天黑之後, 孩子不單獨在室外玩耍,

Advertisiment
也不和小夥伴在外面玩耍;如要玩耍, 一定需有家人的陪伴, 而且一定要在家人的視線之內。

4.儘量少讓或不讓孩子看暴力電影電視, 如果看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區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你可以不成功, 但不能不安全。

育兒問答

問:如果寶寶要跨省市要怎麼適應讓她去幼稚園?

答:這個對寶寶來說是個比較大的挑戰, 其一, 到了外省市可能會有語言障礙, 因為孩子之間的交流有可能會出現方言, 可是你的孩子會聽不懂, 這對你的寶寶來說多了一重阻礙。 其二, 又是第一次上幼稚園。

讀懂了孩子可能碰到的困難後, 我們是否考慮分兩步走:第一步提早進入外省市,

Advertisiment
多多地讓孩子到戶外接觸其他小朋友, 盡可能早地讓孩子突破語言障礙, 做到能與當地孩子正常溝通, 儘早融入到外省市小朋友的生活之中;第二步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 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以增加他的安全感;創立入園分離的情景模擬, 時間由短到長, 讓孩子慢慢習慣。

既然做了選擇, 就與孩子一起敢於面對困難, 相信一定會很快適應新環境的, 加油!

問:孩子去幼稚園不停哭鬧, 找奶奶怎麼辦?不去幼稚園, 在家還老說要去, 怎麼辦?

答:這個孩子很糾結, 也許是本心不想去幼稚園, 但知道不去又不好, 所以在家的時候就老說去幼稚園以討好父母, 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這類孩子比較顧及父母的態度, 父母可以對上幼稚園的事情有個比較堅決的態度,

Advertisiment
不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猶豫, “溫和而堅持”以幫助孩子縮短糾結時間。 另外讓孩子的幼稚園生活快樂起來。 比如說找到好夥伴, 學到新本領, 被老師表揚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