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相信所謂的“天性使然”:“我的孩子生下來就膽子小。 ”“他從小就是個急脾氣。 ”很多父母都這樣安慰自己。
可是, 任由孩子個性自由發展是不正確的。 在客觀承認孩子天性的同時, 任由孩子個性發展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
無視孩子的個性或用大人的思維方式進行說教都是不對的。 舉個例子吧:生性散漫的孩子越是在人多的時候, 越表現得頑皮固執, 感到沒面子的父母有時會發火, 甚至動手打孩子。 可這種強迫式的管教或者大發雷霆的方式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如果孩子因為性格原因表現得很活躍,
Advertisiment
孩子生性膽小怎麼辦?
對於小心謹慎、性格內向的孩子, 母親會擔心他在與人交往方面出現問題。 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孩子慢慢長大之後, 會自然而然地離開父母的懷抱。 他們會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和父母在一起更開心的事情, 不用大人的督促, 他們自己就會走向外面的世界。
孩子暫時不願離開媽媽, 肯定有他的原因和困難。 這時候, 媽媽不要刻意和孩子保持距離, 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 孩子會更加纏著媽媽。 那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辦呢?
首先, 要讓孩子有安全感。 當孩子小心翼翼躲到媽媽身後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還有, 很多膽小的孩子都在母子依戀關係方面存在問題, 媽媽應該多想一想是否在愛的表達方式上存在不足。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吧!
孩子的行為過於活躍怎麼辦?
有的孩子比較膽小, 但有的孩子就“膽大”得過分, 過於活躍、行為衝動。 這樣的孩子從來不知道害怕, 喜歡爬高、大聲喊叫、瘋玩, 經常做出各種讓父母後怕的奇怪舉動。
有些媽媽認為, 對待過於活躍的孩子, 要像貓捉老鼠那樣好好管教。
Advertisiment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大多不適應較為複雜的外界環境。 注意觀察就會發現, 孩子發生過激行為之後, 自己會變得更加不安。 這說明他們暫時還不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
當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時候, 首先要判斷周圍是否存在刺激孩子的事物, 有可能是更活躍的小朋友刺激到了他, 也可能是其他危險物品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存在這樣的物件或環境, 要著手改變周圍的環境, 把孩子和這些刺激要素分開來。 當然, 為保持孩子的情緒穩定, 平時也應該儘量創造合適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