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請全部包容, 你需要做的, 只是給孩子的行為劃個界限通過前面的講述, 我們已經瞭解, 如果不能及時地感受孩子的情緒, 將導致怎樣嚴重的後果。 那麼, 是不是孩子的所有情緒, 我們都應該無一例外地接受和包容呢?
是不是只要全盤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緒, 孩子就不會在情緒上彷徨了呢?當然, 僅僅接納和包容孩子的情緒, 還遠遠不夠。 僅靠這些, 孩子是無法自己領悟到面對情緒問題時要做出哪些反應和舉動的。 對於孩子的情緒, 我們要盡可能與他分享, 但也要讓孩子懂得應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例如, 奶奶可以說:“原來是寶寶想吃口香糖了, 奶奶當然知道, 我的寶貝很喜歡口香糖。 ”那麼孩子並不會因為媽媽不讓自己把口香糖放進嘴裡而覺得受了訓斥;孩子也不會認為媽媽這樣做是不愛自己、討厭自己, 更不會認為自己是個髒小孩。 孩子會覺得奶奶瞭解自己, 知道自己喜歡吃口香糖, 所以才會不顧口香糖髒而放進嘴裡。 當然, 關鍵在於後面怎麼做。 奶奶可以說:“媽媽是因為擔心寶貝吃了髒口香糖會生病, 才不讓你吃的。 別人嚼過扔到地上的口香糖上有好多細菌,
Advertisiment
這樣一來, 孩子就會接受和相信, 媽媽和奶奶是尊重自己、愛自己的, 而且掉在地上的髒東西是不能放進嘴裡吃的。 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 就會自行判斷“這個髒, 不能放進嘴裡”, 如此做出正確的判斷。 家長一旦能夠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並充分理解, 再為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時, 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採用情緒管理訓練方法的家長, 當他們看到三四歲的孩子能夠在行為界限內獨立摸索出出色的解決方案時, 都表示大為驚訝和欣慰。
戈特曼博士稱, 從小為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 無疑是為孩子安裝了一個可以自行判斷並尋找對策的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