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憤怒從哪裡來?家長應該怎麼做?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同胞競爭, 也可以稱之為同胞嫉妒, 通常是指在年齡稍小的弟弟妹妹出生之後, 大寶發生的某種程度的情感紊亂。 在多子女家庭中, 多數孩子都可見到這種現象, 但是這種情感紊亂的程度如果異乎尋常, 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諮詢案例:

娟娟媽媽接到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說娟娟最近兩個月在學校變化很大, 主要是情緒難以自我控制, 攻擊行為增加。 今天課間時, 一個同學不小心把她的鉛筆盒碰掉了, 如果是以前她不會跟同學發火, 但是這次娟娟卻在同學撿起鉛筆盒並道歉後,

Advertisiment
從座位上站起來猛地推倒同學, 並大聲罵道:“你去死吧!”

班主任找娟娟談話, 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娟娟說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 當時就是覺得憤怒得難以控制, 並且最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 班主任想知道她在家中是不是也這樣, 請娟娟媽媽一起找找原因, 希望能儘快幫助娟娟恢復到情緒穩定的狀態。

娟娟父母很重視這件事, 他們認真回憶了女兒近來的種種表現, 發現女兒的這些變化似乎都和弟弟有關。 上二年級的姐姐對弟弟不再像以前, 一放學回家就抱起3歲的弟弟玩一會兒, 而且常常對弟弟的錯誤進行訓斥。 弟弟把玩具放到她床上, 她會粗暴地把玩具都扔到地上;如果媽媽抱著弟弟, 她就會要求爸爸抱著她;看見媽媽洗弟弟的衣服,

Advertisiment
她會跟媽媽說, 自己的衣服用洗衣機洗不乾淨, 要求媽媽也用手洗。

想到這些, 爸爸媽媽似乎知道了女兒的問題是:嫉妒弟弟。 但是他們感到很納悶, 夫妻倆對兒女不存在什麼偏愛, 而且為什麼以前一直都挺好的, 最近兩個月突然發生變化呢?

奶奶回憶說, 兩個月前, 全家一起參加過一個親戚的婚禮。 當時有個阿姨逗娟娟說:“看, 你弟弟真可愛, 娟娟可要乖一點哦, 不然爸爸媽媽肯定就只喜歡弟弟, 不喜歡你了。 ”當時奶奶沒有感覺到什麼, 現在想起來, 這句話對娟娟的影響一定很大, 不然她不會在家裡和學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案例分析:

從這個諮詢案例中, 可以看到同胞競爭的印記,

Advertisiment
由同胞競爭引發了娟娟的不安全感, 表現為憤怒情緒的難以控制。 孩子常常以為年齡差距會導致父母偏愛幼齡子女, 其實父母對幼齡子女多為生存層面的照顧, 而對相對大些的子女會有更多精神層面的養育。 精神層面的養育不如生存層面的養育顯性, 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覺, 進而出現同胞之間的關係衝突。

如今, 不少已經是兩個孩子父母的80後, 自己是獨生子女, 沒有同胞競爭的感受, 在教養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忽視或者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夠體現公平。

同胞競爭源于同胞關係而產生的最基本的恐懼——因為有他, 而使得自己的存在相對于父母而言不是那麼重要。 其實競爭本身並不一定是壞事, 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Advertisiment
利用競爭增強核心家庭的凝聚力, 促進同胞之間相互支持以應對成長中的挑戰和危機。

諮詢師的建議:

1.體驗到愛的無差別感

娟娟最為恐懼的是父母不再愛自己, 這是她情緒穩定最關鍵的部分。 父母要在日常的言行中, 讓子女體驗到愛的無差別感。 比如:家中成年人談論孩子的時候, 要注意兩個孩子分配的時間是相同的, 不要總是談論其中一個。

媽媽在懷孕後就需要跟大寶說清楚, 即將有個新生命來到咱們家, 和期待小寶一樣, 當年父母也是對大寶滿懷期待。

在晚餐的飯桌上, 媽媽說:“今天買菜的時候想到娟娟喜歡吃排骨, 就做了糖醋排骨。 ”爸爸接著說:“那這個肉末蒸雞蛋是給小寶的吧!”

在家閒聊時, 爸爸說:“娟娟說說學校的事情吧,

Advertisiment
我們很感興趣呀。 ”奶奶就可以說:“今天小寶在幼稚園交了一個新朋友呢……”

2.不以比較為教育方法

爸爸回憶起有次想看足球賽, 娟娟不同意, 她非要看動畫片。 爸爸就說:“你看弟弟多乖, 從來不提要求, 很聽我們的話。 ”爸爸說這句話是為了能夠看到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 但是娟娟得到的資訊是:“我不如弟弟好。 ”兒童在被動比較中, 常常會出現自我貶低的想法——我不好, 或者希望被比較的對方不存在, 自己就沒有這個壓力了, 這種想法又不能表達出來, 壓抑積累, 最終形成內心的憤怒。

如果爸爸這樣說:“男女就是不一樣, 男的都比較喜歡看球類比賽, 來讓小寶也舉手同意, 現在我們2:1, 看足球了。 ”這樣表達娟娟會從性別角度看問題, 就不會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的錯誤認知。

3.更為積極的利用同胞競爭

有研究發現:家中同胞關係融洽的人,在社會群體中人際關係能力也比較強。這得益于同胞競爭而獲得的良性經驗:接受同胞存在的現實,就是接受與他人的不同。

如果娟娟父母能夠注意到無差別的愛的表達和不做比較,那麼娟娟的恐懼和挫敗感、對弟弟的敵意則會逐漸減少,並且轉化為姐姐對弟弟的照顧,通過一起玩耍,在軀體上更為親近弟弟;他們互相模仿和認同,彼此學習,這樣可以開發出同胞關係中的補償功能。

父母要做到的是不讓孩子帶著恐懼去競爭,而是帶著接納和愛去接受同胞,並攜手面對成長中的困難,進而一起面對家庭之外的社會的競爭。

就不會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的錯誤認知。

3.更為積極的利用同胞競爭

有研究發現:家中同胞關係融洽的人,在社會群體中人際關係能力也比較強。這得益于同胞競爭而獲得的良性經驗:接受同胞存在的現實,就是接受與他人的不同。

如果娟娟父母能夠注意到無差別的愛的表達和不做比較,那麼娟娟的恐懼和挫敗感、對弟弟的敵意則會逐漸減少,並且轉化為姐姐對弟弟的照顧,通過一起玩耍,在軀體上更為親近弟弟;他們互相模仿和認同,彼此學習,這樣可以開發出同胞關係中的補償功能。

父母要做到的是不讓孩子帶著恐懼去競爭,而是帶著接納和愛去接受同胞,並攜手面對成長中的困難,進而一起面對家庭之外的社會的競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