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所有感受都應接受和尊重

我們知道, 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係、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方面。 所以, 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 不急於打斷孩子的話, 那麼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傾訴, 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麼, 當孩子想要訴說時, 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對待孩子的訴說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 父母們不妨參考一下。

孩子的所有感受都應接受和尊重

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 父母的關注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願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

Advertisiment
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 轉向孩子, 與孩子保持目光接觸, 並仔細地聽孩子說話。 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在注意聽他說話。

當然, 父母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 不要對孩子進行無端的批評和責駡。 因為受委屈的人, 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 而被感動的人則更容易自省, 並且因為感動增加內心的勇氣和自信, 同時他的自製力也會增強。

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孩子說話時, 無論你有多忙, 一定要眼睛看著孩子, 不要隨意插嘴, 儘量表現出你聽得很有興趣。 讓孩子發表他們的觀點, 完整地聽他的講話, 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則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 應告訴他你不贊同他的什麼觀點,

Advertisiment
並說出理由。 在提出反對意見時不要過於武斷, 不應否定一切。 即使孩子是在信口胡說, 也要控制你的情緒, 不要妄下定論, 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讓孩子投入談話之中

交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同時, 最好是在一種讓孩子與大人一樣有同等機會參與的輕鬆氣氛中進行。 談話應自由自在, 任意發揮。 不要有什麼儀式安排或預期達到什麼結果, 嘗試著與孩子隨意交流觀點和看法。

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 但不給予評判。 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現, 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 例如, 孩子告訴父母他對小夥伴有多生氣, 這時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Advertisiment
可以安慰一下孩子, 但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子女還是一個孩子, 就疏忽了讓他們闡述自己看法的機會。 一味的指責和粗暴的說教, 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癥結。 當然, 父母也不要總是高居臨下地對待孩子, 應“蹲下來”傾聽孩子訴說原委。 孩子有值得稱讚的觀點, 父母應表明支持的態度, 即使孩子認識上存在誤區, 也要循循善誘啟發開導。 傾聽孩子的訴說, 是一把開啟孩子心靈窗戶的金鑰匙。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 有些父母認識不到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 孩子一旦有問題, 總愛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切, 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Advertisiment
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輕則呵斥重則打罵。 孩子因失去說話的權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 只好將委屈和不滿埋藏在心裡, 長此以往, 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 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 另外, 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 一方面不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 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 產生溝通困難的問題, 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老師發現天天最近變了, 以前活潑開朗、上課積極發言的他, 現在變得沉默寡言, 總是一個人發呆, 學習成績也下降了。 老師經過細心的瞭解,

Advertisiment
才知道了天天不愛說話的原因。

天天以前每天放學回家後, 都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說給父母聽, 可天天的爸爸是個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人, 他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天天身上, 希望天天將來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 因此, 對天天的學習抓得特別緊。 他覺得天天說這些話都沒用, 簡直是浪費時間, 因此每當天天興高采烈地說話時, 爸爸總是會打斷他:“整天只會說這些廢話, 一點用也沒有, 你把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 快去做作業!”一次天天說班裡發生的一件事, 正說得興高采烈時, 爸爸說:“說了你多少次了, 讓你別說這些廢話, 你還說, 再記不住, 看我不打你!”嚇得天天一個字也不敢說, 趕緊回到自己房間裡去了。

慢慢地, 天天在家裡話越來越少了, 而爸爸也不讓他出去玩,每天放學後他就只好悶在自己的房間裡,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變了。

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這不是縱養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作聽任孩子的狡辯,這是一種家教藝術。首先,這有利於雙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也才會信任父母,願意把真心話掏出來。家長教育孩子也就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於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促進身心的良好發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傾訴內心感受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從而增強自信心。這對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個極好的機會。

小編總結:果父母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不重視孩子的傾訴,時間久了,不良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係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而爸爸也不讓他出去玩,每天放學後他就只好悶在自己的房間裡,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變了。

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這不是縱養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作聽任孩子的狡辯,這是一種家教藝術。首先,這有利於雙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也才會信任父母,願意把真心話掏出來。家長教育孩子也就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於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促進身心的良好發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傾訴內心感受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從而增強自信心。這對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個極好的機會。

小編總結:果父母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不重視孩子的傾訴,時間久了,不良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係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