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教育也可與競爭無關

小時候, 運動會是個激動的日子, 也是個可怕的日子, 因為它總是與各種競爭有關, 總伴隨著歡呼或眼淚。 項目永遠是跑跳投擲, 派出的選手全是班裡的猛將, 不論他們想不想參加, 必須要披掛上陣, 為班級爭光。 在運動會之前, 班主任、年級組長都會進行動員, 讓同學們的荷爾蒙激增, 拼盡全力。

直到我離開內地的教育體制, 開始在美國和香港的國際學校工作後, 才慢慢發現——運動會, 可以與競爭無關。

我所工作的幼稚園, 是怎麼開運動會的呢?

“我們有不一樣的團隊建設理念。 ”

小時候的團隊建設, 是在殘酷的競爭中進行的,

Advertisiment
為了我班的榮譽, 就要和其他班級拼命爭輸贏。 但是在香港的國際幼稚園, 我看到了另一種團隊建設——孩子們打破班級的框架, 重新組合成七個小組, 以動物命名, 比如猴子隊、小貓隊、海豚隊等等。

打破班級框架的原因, 就是為了讓孩子突破平時上課日子的局限, 和更多的小朋友社交。 這一天, 每個孩子都要隨時和臨時團隊緊密溝通, 去不同的地點進行各種活動, 試著和新老朋友在遊戲中合作, 建立友誼。

“我們不注重競技性的運動, 而是結合音樂、舞蹈等藝術元素, 鍛煉身體感官的綜合技能。 ”

“Freeze!”孩子們在音樂停下時也讓身體戛然而止, 擺出千奇百怪的造型。

在音樂老師帶領的小組, 孩子們踏著音樂節拍進場,

Advertisiment
在各種律動遊戲中感知身體天然的韻律。 比如我最喜歡的律動遊戲, 不同節律的音樂代表三個角色:士兵、小女孩和巨人, 孩子們聽到不同節律時需要調整自己的步伐, 在三個角色中轉換。

關於音樂韻律與身體的關係, 正如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中所說的, 律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不要用耳朵聽音樂, 而是用心去聽, 去領會。 韻律是讓身體的組織結構更加精巧的遊戲, 是交給我們怎樣去開動心靈的遊戲, 是讓心靈和身體理解節奏的遊戲。 ”

“與身體技能相比, 激發自主性和創造力更重要。 ”

像我們小時候一樣, 國際學校的孩子們也需要練習跑、跳、扔等傳統體育技能, 但在運動會上, 他們不需要進行千篇一律的“跳高、跳遠、扔鉛球”。

Advertisiment
體育館被分為兩個專區, 一邊是跳高、跳繩、跳遠、跨欄等所有關於跳的項目, 一邊是扔球、扔沙袋等各種關於扔的趣味遊戲。 孩子們可以在這些活動中自由選擇想做的事。 這就讓不同喜好和不同天賦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不必在一個放鬆的時間裡被迫進行自己不喜歡的運動。

體育老師還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運動樂園。 孩子在鋪著軟墊的安全環境中攀爬、跳躍, 充分探索著自己身體的極限。 比如小車遊戲就是孩子們的大愛——只要不把手放在地上(會被車輪碾過), 他們要發揮創意採用各種姿勢駕駛小車, 哪怕趴著、跪著、坐著。

“我們推崇冒險精神, 但也對努力嘗試後的失敗給予寬容與鼓勵。

Advertisiment

給這些來自歐美日韓港臺內地的國際學生當了4年班主任, 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就是來自內地的孩子最聽話踏實, 但也最怕犯錯誤。

城市孩子多在過度保護中長大, 比如我們班上有個小男孩, 每天都被保姆精心照顧, 剛入校時口頭禪就是:“我不會。 ”但是, 在我們幼稚園的運動會上, 孩子們把不怕失敗的嘗試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這天我們的比賽內容是:自己選擇一個挑戰項目, 完成了就可以獲得獎品。 這位“我不會”小男孩選擇的偏偏是他過去一直克服不了的高臺跳躍——儘管他勇敢地嘗試著從一個高臺跳到另外一個高臺上, 可惜每一次都重重地摔在墊子上。 不知道多少次嘗試之後, 小男孩終於在摔下墊子之前用雙手緊緊抓住了另一個高臺的邊,

Advertisiment
然後用盡全身力氣將自己拉了上去。 場地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沒有人恥笑他的努力嘗試, 哪怕那些對這項活動掌握得最嫺熟的孩子, 也一樣真誠地為他鼓掌。 而那一刻小男孩臉上的激動, 不亞於剛剛征服喜馬拉雅峰的登山運動員。

我們常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人生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賽跑, 更像是一場探險, 它需要活在當下、享受過程。

這樣的運動會, 讓孩子學會和新朋友交往, 在團隊中做一個好的領導者或成員, 打開身體的各種感官, 在鍛煉身體技能的同時做出選擇、發揮創意, 在失敗中不斷嘗試, 才是實現了真正教育目的的運動會。

通過這些年的工作經歷, 我由衷感受到,不止運動會,很多教育行為其實本來都可以與競爭無關。競爭就像“興奮劑”,可以在短時間內激發孩子的最佳表現,但如果將它視為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會百害無一利。因為當孩子把所有的快樂都緊緊拴在競爭的結果上,便會不惜犧牲更寶貴的探索和協作過程,拒絕培養對事情本身的興趣,更別提享受過程了。

我由衷感受到,不止運動會,很多教育行為其實本來都可以與競爭無關。競爭就像“興奮劑”,可以在短時間內激發孩子的最佳表現,但如果將它視為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會百害無一利。因為當孩子把所有的快樂都緊緊拴在競爭的結果上,便會不惜犧牲更寶貴的探索和協作過程,拒絕培養對事情本身的興趣,更別提享受過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