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乖乖分析了一個家庭的依戀關係問題, 不少學員都來參與討論。 事實上, 很多人都沒能在成長中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統計表明, 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在人群中大概只占59%, 回避型的依戀關係大概占25%, 焦慮型和恐懼型的依戀關係各占8%。 依戀關係導致的普遍性的問題有哪些, 該怎麼處理呢?
對外物的節制
曾經有位先生很無奈地找我諮詢, 他說根本不敢把銀行卡放在妻子手裡, 因為一天之內就會被她刷透支。
現在有不少孩子患肥胖症, 他們胖起來的主要原因就是飲食無節制, 就好像感受不到飽一樣。
Advertisiment
我們能從一個人對外物的索取中, 看到他內心的狀態。 比如, 很多孩子內心得不到滿足時, 就通過吃來緩解內心的焦慮, 食物對他們來說, 更是心理上的撫慰劑。 有成癮行為的人大多都在依戀關係上出現了問題, 依戀關係正常的人對食物、衣服等外物的索取是有節制的。
肥胖兒童往往過分依賴家庭, 不喜歡與人接觸, 害怕批評, 自我評價很低, 而且越是如此越通過吃來緩解焦慮。 肥胖症孩子的父母找我諮詢時, 我都會建議他們加強孩子和母親的依戀關係, 讓孩子從內心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Advertisiment
尊重與控制
最近我們在對大三學生的調查中發現, 他們有著非常嚴重的迷茫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 他們習慣於讓別人來解決問題, 因為父母對他們的生活給予了太多安排, 他們很少能作為獨立的個體去決定些什麼, 因此產生了過度依賴。
舉個普遍的例子, 國內的孩子幾乎都是被把屎把尿長大, 這能幫助孩子形成有規律的排便習慣,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 這也剝奪了孩子用生理感受自主決定排便的權利。 我兒子小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如果對孩子干預過多, 時間長了, 就會給他傳遞這樣一個資訊:我不需要做些什麼, 等著安排就可以;父母為我做的都是應該的。 這種想法非常可怕。
怎樣才算不干預?我做過的諮詢中, 有位年輕的媽媽做得很好。 在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 她發現聽某一種類型的樂曲時,
Advertisiment
建立良好的母嬰依戀
簡單來說, 母嬰依戀就是孩子出生後, 和母親建立了怎樣的關係。 這種依戀關係會穩定地延續下去, 影響他與人交往的能力。 母嬰依戀關係良好的寶寶會認為人與人是能夠互相信任和幫助的, 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孩子一歲以內, 媽媽最好盡可能地陪伴和照顧孩子, 同時要對孩子的需求有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舉個例子, 當孩子哭鬧時, 媽媽要積極地回應:“媽媽看看寶寶怎麼不舒服了?”除了熱情、溫和的語言, 還要有積極的身體互動、目光接觸, 雖然孩子聽不懂你說的話, 但他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如果這樣回應:“剛吃飽, 你怎麼又鬧了?”或者看孩子沒什麼大問題, 就忙其他事, 不做眼神和身體互動, 抑或是用嚇唬的辦法:“你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被接納, 不利於建立正常的母嬰依戀關係。
良好的依戀關係, 家庭成員間良性的互動, 這些穩定的親密關係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父母本身也需要從這樣的環境中得到滋養, 以便有更多能量和熱情養育孩子。
孩子像一面鏡子,他映射的都是父母本身的問題,孩子的教育,本質上體現的是父母的內在修為。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重視依戀關係,檢視並修復自己的問題,同時注意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以便有更多能量和熱情養育孩子。
孩子像一面鏡子,他映射的都是父母本身的問題,孩子的教育,本質上體現的是父母的內在修為。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重視依戀關係,檢視並修復自己的問題,同時注意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