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應從小培養

很多父母都重視孩子認字、繪畫能力的培養, 但對數學能力的培養往往都覺得無從下手。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數學能力的重要性, 一方面又不希望孩子過早地接受加減乘除的訓練。

這其實是我們對數學的誤解。 把數學能力局限在了算術能力, 這是很片面的。 數學和算術其實是兩碼事, 真正的數學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 現在有些早教班教孩子的珠心算, 將3+2=5、1+2=3等算數當作圖譜讓孩子硬記住, 讓孩子一看到或聽到某兩個數字的計算, 就能條件反射地說出答案。

而“3”是什麼, “2”是什麼, 他們都意味著什麼,

Advertisiment
“5”在數軸上所處的位置在哪兒, 孩子都不懂。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曾大聲疾呼, 我們十幾年的數學教育, 只是讓學生學會了計算, 而沒有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數學。

學算術也不用學算得如何快。 過去我們有珠算, 現在有電腦, 人腦算術無論如何也比不過電腦算得快。 數學邏輯智慧所說的“處理一連串的推理, 識別模式和順序的能力”, 即除了計算之外, 數學邏輯智慧中所包含的邏輯和推理、識別模式、可能性和科學的分析倒是值得我們對孩子悉心培養的。

所以, 我們不止要讓孩子學會“3+2=5”, 還要知道這個算式背後的數學意義是什麼。 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不是那些具體的知識, 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鍛煉思維方法和思維水準,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數學思維具有一般思維的普遍性。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數學方法以及數學推理能力看起來好像是個大課題, 其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培養。 孩子對世界有天生的好奇心, 父母可以通過故事、圖片、兒歌等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概念產生興趣, 並形成具象的認識, 進而建構初步的數概念, 並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簡單問題。

像“多”和“少”的概念, 父母就可以通過引導孩子觀察生活, 對它們形成具象認識。 比如引導孩子發現:餓的時候就可以吃多點兒, 吃兩碗飯;不太餓呢, 就少吃點兒, 吃一碗飯。 只要是家長有心,

Advertisiment
就會發現數學概念滲透在生活各處。 比如, 孩子要吃餅乾, 你就可以問他, 你要吃幾個?他說兩個。 你可以再問, 兩個夠嗎?如果不夠, 你就問他要幾個, 他說要三個。 這時他就知道“三個”是多的。 這也是推理能力啊。

孩子上學的時候, 會學加減法和乘除法。 其實這些概念父母在生活中也可以告訴他。 有一碗爆米花, 我們往裡面放一點, 這個叫“加一點”;你吃掉了一些, 那碗裡的爆米花就少一些, 媽媽拿走了一些, 爆米花又“減去了一些”;而若兩碗爆米花倒在一起, 就是“乘法”。

這樣等孩子上小學的時候, 他們腦子裡有這些概念, 學起來就會容易。 但是, 如果他們腦子裡沒有數學的概念, 靠死記硬背是很難學好的。 另外, 還可以通過遊戲、兒歌讓孩子對數位有感性認識。

Advertisiment
我記得有一個遊戲叫“你拍一, 我拍一”, 就是兩個小朋友一邊對著拍手, 一邊說一些關於數字的順口溜, 比如, “你拍一, 我拍一, 一個小孩開飛機”, 這樣的遊戲就非常好, 既可以讓孩子學說話, 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反應能力, 並且可以讓孩子對數學概念有早期的認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