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個月時發現他兩腳跟好像不是很齊, 相差一點。 腿伸直時有一個膝蓋放不平, 去醫院拍片檢查, 醫生說是先天性髖關節半脫, 但症狀比較輕微, 可以按蛙式抱矯正, 最好戴蛙式支架。 我們夫妻怕孩子受罪, 就選擇了蛙式抱。 過了半年, 再次拍片檢查, 醫生說有所好轉, 但還是要戴支架。 這時我的一位讀骨科博士的同學建議讓孩子學習站立, 刺激股骨頭發育, 我們接受了他的建議。 現在孩子走路比以前穩多了, 但我們還常常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有問題。
根據你的描述, 孩子有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Advertisiment
如果現在孩子的雙下肢等長, 步態無跛行, 說明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 他的這種髖關節發育不良逐漸康復。 不過, 為了孩子的健康, 建議你再帶孩子去專門醫院詳細檢查一下, 並且要帶上以前的資料, 以便醫生準確判斷。
正常人的股骨與骨盆之間有個髖關節, 股骨頭在髖關節內活動, 走路姿勢隨意自然, 大腿屈伸也很靈活。 而髖關節脫位時, 股骨頭不能正常地留在關節內, 滑到關節後上方, 失去了正常的屈伸功能。 由於脫位程度的不同,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分為:1、完全性脫位;2、半脫位;3、脫位前期,
Advertisiment
雙側脫位則走路時左右搖擺, 很像鴨子。 單側脫位時, 脫位的一側股骨頭滑到後上方, 走起路來就向髖骨脫位的一側傾斜。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根據有關資料, 16%~30%發生於臀位產, 還有的由於髖關節周圍韌帶鬆弛或髖腰部肌肉攣縮, 也有人認為是髖臼發育不良的關係。 這種病一般發病幾率是女孩大於男孩, 單側大於雙側, 左側大於右側, 往往有家族史。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外傷等引起的脫位最大的不同是沒有疼痛感,
Advertisiment
那麼, 爸爸媽媽如何儘早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呢?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髖的外展外旋受限制, 即讓孩子平躺于床上, 先將其膝蓋彎曲至90°, 後將髖部緩慢外展, 不能平置於床上。 此外, 如是單側脫位, 還可見到患脫位的下肢比另一側短。 因此, 如在孩子學走路前見到這樣的症狀時, 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 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2、如孩子已經開始學步, 看到孩子行走時呈典型的“鴨步狀態”, 即孩子在走路時身體向兩側一搖一擺, 猶如鴨子走路;而在站立時可看出孩子腰部向前凸出得特別明顯, 就要考慮孩子有可能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Advertisiment
3、孩子1歲以上時發現有異常的步態。 雖無“鴨行”狀態, 但在走路時呈一蹺一蹺的姿態, 除了跛行外, 孩子其他表現正常, 沒有因疼痛哭鬧的表現, 也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以明確是否患有單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能。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愈早效果愈好。 盡可能在孩子出生6個月內就給予治療。 如能在新生兒期發現, 可以避免手術, 用吊帶或手法復位再用支架治療;稍大一點則需上“蛙形”石膏。 一般1歲內的孩子不需要麻醉, 也不需要任何手法整複, 只需用夾板將患兒的髖部固定於某一部位。
1-3歲的孩子則往往需用手法整複或用牽引來整複。 如若延遲到4歲後進行整複, 孩子需要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