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比賽,輸贏不是最重要的

女兒童童和爸爸玩球。 由於反應能力跟不上, 再加上小手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 爸爸扔過來的球, 童童大多數都接不住。 最後一次, 童童乾脆看著球從自己身邊滾過去, 撿都不撿了。 我正準備去安慰她, 鼓勵她, 誰知小傢伙生氣地對爸爸嚷:“爸爸, 下次再也別給我買這個球了, 它太笨了。 ”

好幾天, 我們都把這一幕當笑話來談, 可是後來當老師反映給我類似情況的時候, 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應該重視起來。

幼稚園開運動會, 其中有一個專案是投擲保齡球, 每個小朋友5次機會, 累計積分。 童童投了兩次都沒有投中一個,

Advertisiment
直接放棄了後面3次的機會, 任老師勸說都無用, 後來跑到瓶子面前, 把瓶子全部踢倒, 向老師抱怨瓶子不聽話。

仔細一想, 生活中確實有過很多次類似的事情發生。 記得一次, 童童和好朋友旦旦玩剪刀石頭布, 我在一旁看著, 明明是童童出了布, 旦旦出了剪刀, 童童卻不承認, 非得說自己出的是剪刀, 然後就哇哇大哭。

一個不到4歲的孩子, 就學會了推卸責任, 逃避失敗, 如果不及時引導, 以後怎樣去面對一次次的挑戰?

正巧, 我們單位組織演講比賽, 我想, 這對童童也許是一個教育的機會。 平時不太愛參與活動的我, 積極為這次比賽做準備, 準備演講稿, 選背景音樂、背稿。 我想讓童童看到我的努力, 要讓她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付出了才可能得到回報。

Advertisiment

複賽時, 我邀請了童童和先生一起為我加油。 不知道什麼緣故, 比賽時背景音樂響到一半戛然而止, 之後的演講雖然還算順利, 卻也影響到了總體效果。 結果出來了, 我進了決賽, 卻是入選者中的最後一名。

回到家, 先生說起音樂的事, 我沒有抱怨音樂, 也沒有灰心。 我把先生幫我錄的視頻調出來, 一遍一遍地放, 請他們一起幫我找出不足。

決賽時, 我取得了演講比賽的第二名。 童童說:“媽媽應該是第一名。 ”我笑著告訴她:“第一名就一個, 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是第一名, 但是只要你朝著第一名去努力了, 結果就不重要了。 ”

看著她似懂非懂卻認真點頭的樣子, 我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趁熱打鐵,

Advertisiment
週末, 我邀請了童童班裡的兩個小朋友來家裡玩。 我拿出新買的3副拼圖, 讓她們來比賽。 因為平時童童經常玩拼圖, 所以得心應手, 第一個完成了拼圖, 我給她一個大拇指, 然後示意她靜靜等待別人拼完。 接下來, 我給她們每人發了兩個小碗和一雙筷子, 讓她們比賽夾豆子。 童童平時用筷子不多, 年齡也比兩個好朋友小, 協調起來明顯吃力, 夾了一會兒, 便撅起了小嘴, 動作也慢了下來。 她看看我, 我給了她一個肯定的眼神, 她歎了口氣接著夾起來。 兩個小朋友先後完成了比賽, 我知道童童快堅持不住了, 動員小夥伴一起給童童加油。 最後, 童童終於耐著性子完成了比賽, 卻還是抱怨一句:“小豆子一點都不聽話。 ”

我對童童說:“你覺得拼圖聽話,

Advertisiment
是因為你平時和它玩得多, 豆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和它玩得少, 記住, 以後哪些東西不聽話, 你就多和它接觸, 它和你熟了, 才會聽你的話。 ”

童童能堅持完成比賽, 我給了她大大的鼓勵, 希望她以後做事都能有始有終, 認真對待, 至於輸贏, 坦然面對就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