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幫助孩子完成各項有用的活動。
我們本能地想去幫孩子做這做那。
但這對於孩子並不是一種單純意義上的幫助,
有時它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為它阻礙了孩子的自發行為。
我們傾向于認為孩子就像小狗,
然後我們像對待寵物狗那樣清洗、餵養他。
然而,
孩子必須親自去做這些事。
事實上,
無論在身體方面還是在智力方面,
孩子與生俱來就擁有完成這些工作的能力。
我們對他的責任,
是協助他完成他所要做的事。
Advertisiment
孩子的獨立性要如何教育
如果一個母親只是喂東西給孩子吃, 而不去教他如何拿勺子、如何將食物送入口中, 那麼她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母親。 她侵犯了孩子最基礎的尊嚴——她把孩子看成了玩偶。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任何有效的行為, 必須能夠幫助孩子在使其自身獨立的道路上前進。 我們要教會他如何獨立地行走、奔跑、上下樓梯、拾起掉落的物品、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洗澡、清楚地表達自己。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
不能不管, 也不能多管。 既然說孩子, 自然是非常幼小, 而且還處於獨立性的萌芽階段, 不能約束過多。 如果父母管得過嚴、過多, 如孩子自己想幹, 父母們卻說耽誤時間, 或者找其他的原因, 偏偏不讓孩子幹, 會使孩子剛剛出現的獨立性萌芽, 就被扼殺了, 很多父母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願望看作是不聽話或淘氣, 加以斥責, 這更是不對的。 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 鼓勵孩子“自己來……”, 否則, 過了這個關鍵期, 孩子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的獨立不等於“不管”
顯然, 不管不可取的, 應教育孩子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 並且再讓他們逐漸學會約束自己。 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會使孩子執拗任性, 獨斷專行, 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 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孩子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 將來的社會。
孩子的心理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一步一步來, 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否則的話, 處理不當, 就會出現孩子的“獨立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