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破壞行為值得鼓勵?

面對孩子的“破壞”你會怎樣呢?生氣、呵斥孩子再也不許拆東西, 還是幫孩子一起完成他的“傑作”?著名的幼教專家提醒家長, 千萬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

這樣的“破壞性”其實是值得鼓勵的。 幼教專家說, 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拆開, 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 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一個東西, 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 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比如很多男孩喜歡把玩具拆開, 去看車子裡面到底是什麼, 車子為什麼會動等, 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事物裡面, 並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尋找答案。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這樣的“破壞”,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有寬容的心態, 因為破壞的過程就是個學習的過程。 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 也千萬不要說“不許再把玩具拆了, 不然下次就不給你買了”等這樣警告和威脅的話。 因為家長的批評和威脅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其次, 家長應該盡可能地鼓勵並且參與進來, 因為孩子“破壞”的過程, 是一個手、眼都在活動的過程, 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鼓勵孩子適當地“破壞”, 就是在鼓勵孩子的創造力, 以及對更多事物的探索興趣。 所以, 當家長看見孩子把機器人拆了, 應該蹲下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機器人裡面是什麼啊, 怎麼會動的啦?”……引導、幫助他們一起尋找結果, 然後再跟孩子一起把拆開的玩具恢復原樣。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破壞”―――探究―――重建中獲得心理的滿足。

家長們在鼓勵孩子“破壞”的行為之餘, 還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 引導孩子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多提些問題讓他們去猜、去想, 比如, 鬧鐘滴滴答答地走, 家長可以問, 鬧鐘為什麼會響, 為什麼會走呢?皮球為什麼一拍就跳很高, 如果把氣放了, 還能跳那麼高嗎?要在問題提出後, 主動帶領他們從“破壞”中尋找答案。

“破壞狂”心理揭密--善意、有趣、發洩、好奇....。 .

很多媽媽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子簡直就是個破壞狂, 什麼東西到他手裡立刻變成廢品, 弄得家裡都不敢隨便放東西。 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 難道破壞東西讓他很高興嗎?真不知道孩子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Advertisiment

其實, 對於愛破壞東西的孩子來說, 他們的心理很複雜, 有很多種類型, 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發現, 不可一棍子打死, 不能輕易地以打罵來應對孩子的破壞。 一般說來, 孩子愛破壞有以下的幾種心理類型:

1、好心辦壞了事

幼兒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由於經驗不足或能力有限, 結果事與願違。 有的孩子見金魚缸裡結了一層薄冰, 怕金魚凍死, 把金魚全撈上來包在手帕裡;看到鹽有點髒, 把鹽放在淘米籃裡用水淘;出去打開水摔壞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 接著告訴孩子失敗的原因。 自己不懂的事先要請教大人, 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長大了再去做。

2、感到有趣

有些幼兒損壞東西,

Advertisiment
並未意識到行動的後果, 而是對活動的過程感興趣, 覺著好玩。 例如把圖書中色彩鮮豔的畫面撕下來折疊玩具;到田裡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筆在牆上、桌上亂刻亂畫……成人發現後要及時制止和教育, 使他們認識到這些東西損壞就再也恢復不了原樣了。 要適當引導幼兒興趣, 例如對愛撕書折疊的, 可給孩子色彩鮮豔的彩紙, 由他折疊;對愛亂刻亂寫的, 可給他硬紙、刻刀、彩筆及作品範例, 讓孩子模仿著刻畫。

3、發洩心理

因未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與大人賭氣, 故意損壞東西, 發洩心中的憤怒。 某些被溺愛的孩子常以此要脅成人, 以達到個人目的。 對這種故意破壞的行為, 成人絕不能姑息遷就, 既要嚴厲批評, 也要讓孩子嘗到破壞的滋味。

Advertisiment
例如摔壞了玩具, 至少在半年內不買新玩具;搗熄了煤爐, 讓他與家人一起挨餓;砸壞了碗碟, 告訴孩子兩周內不買他最愛吃的冷飲, 以省下購買新碗碟的錢。 孩子受到一定的懲罰後, 會留下深刻印象, 就不敢再由著性子耍潑了。

4、滿足個人需求

有的孩子因提出的要求被大人拒絕, 便耍手段, 迫使成人“就範”。 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 讓父母買新的。 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東西, 故意淋雨, 使自己患感冒。 為防止這類行為發生, 大人要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若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 就要把原因告訴孩子, 取得孩子的理解。 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 要嚴肅批評, 且絕不能簡單滿足他, 更不能不容分說就加以打罵。

5、盲目模仿心理

愛模仿是幼兒典型的心理特徵。孩子把大人當作行動的榜樣,大人怎樣做,他也機械地跟著學,由此產生不良後果。例如見父親刮鬍子,便將小貓鬍子剪了;看見媽媽化妝,趁大人不在時,也將自己化成個大花臉……對於盲目模仿的孩子,爸媽在事後要給孩子補充有關知識,使他們明白為何自己的行為會帶來破壞。平時要告訴孩子哪些事可以學成人的樣子做(如刷牙、洗臉、擺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不能。

6、嫉妒心理

孩子見別人東西比自己的好,產生嫉妒心。由於孩子的情感外露、衝動,自控力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諸行動,搞破壞行為。例如故意剪壞別的小朋友的新衣服,弄壞同伴高檔玩具,摔壞同伴新書包、新鉛筆盒……嫉妒是一種陰暗、狹隘的心理,它既給孩子心中帶來了苦惱,也影響孩子的成長及與他人的交往。為此,爸媽要從小引導孩子學會欣賞別人,讓孩子的心胸開闊起來。

7、報復心理

有些幼兒因弱小,鬥不過“強者”,便偷偷地採取報復破壞,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對孩子的這種報復行為,爸媽首先要及時制止和批評,然後再問清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訴對方父母或老師,尋求恰當的解決之道。

8、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徵,他們對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強烈的探究心理,總想摸摸、看看、聞聞、嘗嘗,弄個明白,喜歡拆卸鐘錶、玩具、收音機、筆,亂按電器開關或遙控器,從而損壞了東西。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可引導孩子把拆下的東西裝配起來,恢復原樣。平時,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不能亂摸亂嘗的(如電器、藥品),以防事故發生。對愛動手的孩子,可為他們購買拼插、組合玩具,使他們在裝裝拆拆的活動中體會構造的快樂。

5、盲目模仿心理

愛模仿是幼兒典型的心理特徵。孩子把大人當作行動的榜樣,大人怎樣做,他也機械地跟著學,由此產生不良後果。例如見父親刮鬍子,便將小貓鬍子剪了;看見媽媽化妝,趁大人不在時,也將自己化成個大花臉……對於盲目模仿的孩子,爸媽在事後要給孩子補充有關知識,使他們明白為何自己的行為會帶來破壞。平時要告訴孩子哪些事可以學成人的樣子做(如刷牙、洗臉、擺碗筷、洗手帕等),哪些不能。

6、嫉妒心理

孩子見別人東西比自己的好,產生嫉妒心。由於孩子的情感外露、衝動,自控力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諸行動,搞破壞行為。例如故意剪壞別的小朋友的新衣服,弄壞同伴高檔玩具,摔壞同伴新書包、新鉛筆盒……嫉妒是一種陰暗、狹隘的心理,它既給孩子心中帶來了苦惱,也影響孩子的成長及與他人的交往。為此,爸媽要從小引導孩子學會欣賞別人,讓孩子的心胸開闊起來。

7、報復心理

有些幼兒因弱小,鬥不過“強者”,便偷偷地採取報復破壞,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對孩子的這種報復行為,爸媽首先要及時制止和批評,然後再問清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若孩子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訴對方父母或老師,尋求恰當的解決之道。

8、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徵,他們對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強烈的探究心理,總想摸摸、看看、聞聞、嘗嘗,弄個明白,喜歡拆卸鐘錶、玩具、收音機、筆,亂按電器開關或遙控器,從而損壞了東西。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可引導孩子把拆下的東西裝配起來,恢復原樣。平時,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不能亂摸亂嘗的(如電器、藥品),以防事故發生。對愛動手的孩子,可為他們購買拼插、組合玩具,使他們在裝裝拆拆的活動中體會構造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