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自信心具體表現在哪裡

1 表現一 1、敢於表現自己;
2、展示自己好的一面;
3、充分體現自己的能力;
4、自己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5、敢於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6、敢人前說話, 比如許多孩子在一起, 敢於第一個大聲表達自己的看法;
7、敢於當眾表演自己擅長的方面, 比如讓孩子在聚會中第一個唱歌;
8、遇事冷靜, 不急不躁, 比如學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
9、敢於領導指揮其他人, 比如孩子當一個幹部;
10、有氣勢, 比如往孩子堆裡一站, 馬上第一個顯現出來;

2 表現二:肯定自我 一個能肯定自己、尊重別人的孩子, 會有更大機會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
Advertisiment
他們和人交往時, 能自如地調節關係。 要學會肯定自己, 就要學會——

3 表現三: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別人的評語、參與遊戲活動時的表現, 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強勢弱勢, 同時建立一個接受自己強勢 弱勢的態度。 只有父母坦誠地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強勢弱勢, 並且認識到所有人都有各自的強勢弱勢, 孩子便會明白,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 他才會 很自然地產生自我接納的態度。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孩子自己和他人才會對他有正面與實際的期望, 不會向他施乙太大壓力, 比如非要讓一個生性靦腆的孩子在陌生的客人面前表演節目。

4 表現四:鼓勵自己 每個人每天經歷那麼多人與事,
Advertisiment
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每個成就並加以贊許, 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 所以, 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 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 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讚賞, 遇到挫折時鼓勵自己, 自己打氣, 這樣的孩子當然能夠肯定自己了。
不過, 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為表現, 比如他能逐漸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可以適當地予以肯定和嘉獎。

5 表現五:充實自己 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是基礎, 能努力不懈地充實自己, 克服弱點, 發揮長項, 才能維持自我肯定的狀態。 父母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或訓練, 鼓勵孩子多看書多發問, 都是讓孩子充實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
Advertisiment
是要通過“自我照顧”的成長任務建立起來的。 這包括個人生活起居的常識和技能, 比如當一個兩歲的孩子會自己拿勺吃飯時, 完成這個“自我照顧”的任務, 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 非常有成就感, 也就增強了自信心。

6 表現六:面對失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 挫敗對於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太多挫敗卻會令孩子氣餒。 因此, 父母對孩子來說便非常重要, 孩子遇到什麼困難, 最終必定是向父母求救, 依賴父母的幫助去解決問題。
但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也應有技巧, 當孩子正埋頭苦幹, 也做不好的時候, 父母應在一旁為孩子打氣, 給予他信心再做嘗試;如發覺孩子始終都做得不得 法,
Advertisiment
應該向孩子提示, 但切勿太明顯, 使孩子感覺是你幫他去解決困難;當孩子得到負面評價時, 提醒他的強勢, 可以幫助孩子儘快走出失意, 找回自尊。
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的強勢和弱勢, 又知道自己在成長進步的孩子, 自然會肯定自己、珍視自己;自尊、獨立, 在失敗面前能夠鼓勵自己繼續努力的孩子, 自然也是自信樂觀的。

7 表現七:建立自尊 研究發現, 接受良好照顧的嬰兒會顯得喜悅, 與看護人產生親昵的關係, 長大後比較自信;相反, 一個從嬰兒時期至童年期間常遭冷遇的孩子, 往往自我評價也相 對較低。 所以,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 首先要給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有來自父母的足夠的愛與關懷。 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或者過分責備孩子的過錯。 父母 應該協助孩子處理問題。 但不要過分呵護孩子,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 父母表現出不滿、處罰孩子都是正確的做法, 培養孩子自尊心並不等於讓孩子任意妄為。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不同的挑戰, 最需要老師、父母的鼓勵, 自尊心有助他們接受考驗, 渡過難關, 父母應該盡力營造與老師、孩子之間的良好關 系。 在這樣的基礎上, 孩子與父母或老師、同學發生衝突, 或遇到短暫挫折, 可能會意志消沉, 但是事情過後, 自尊心又會重現, 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孩子沒有我們 想像得那麼脆弱, 一點小小的挫折或者負面的評價, 很難從根本上徹底打擊孩子的自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