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良好就餐習慣很重要

很多家長總是關注孩子在自家或者幼稚園的餐桌上食欲如何、飯量是否適中這樣的問題, 卻經常忽視了對孩子就餐習慣的培養。

孩子的良好就餐習慣很重要

孩子的就餐習慣比食欲和飯量更重要

孩子有良好的食欲和好的飯量對他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 但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好的就餐習慣和規則也很重要。 幼兒期, 孩子就餐習慣的可塑性較強, 培養他們良好的就餐習慣, 及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是家庭教育和幼稚園教育、保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dvertisiment

孩子的這些不好的就餐習慣你關注了嗎

孩子在幼兒期, 即使是到了小學的低年級, 他們自理能力還是比較差的, 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指導和幫助。 吃飯前不願意或不能自覺洗手;餐桌上不喜歡自己吃飯要媽媽喂;邊吃邊玩;端著飯碗到處跑;吃飯時拖拖拉拉、挑三揀四;吃得滿桌都是?孩子這些不良就餐習慣, 您是否留意到並及時加以糾正呢?不能做粗心的媽媽, 因為這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養成好習慣有訣竅

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 媽媽要重視。 當孩子洗手時不小心打濕了袖子時, 媽媽可以借此機會, 教孩子如何洗手並親自做示範——挽袖, 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孩子說:“搓搓手心一二三,

Advertisiment
搓搓手背三二一, 手指頭洗仔細, 小手腕別忘記。 ”如此遊戲的方式, 小孩子很樂意接受。 這個過程中, 孩子也知道了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手—在手心、手背、手腕打肥皂—搓洗—清水洗淨—擦乾。

專家建議媽媽從小就要為寶寶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培養寶寶好好吃飯的興趣, 做到如下幾點: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言教不如身教”,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 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 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 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 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 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 如果孩子不吃完,

Advertisiment
就算他等一下餓了, 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 久而久之, 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 然而卻不可過量, 尤其垃圾食物儘量不要給予, 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 而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 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 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 如:增加他的活動量, 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 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 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 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 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麵條。 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 再配上一些蔬菜, 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 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 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 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 同時也能因而瞭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 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在喂孩子吃飯時, 加入一些輕鬆、活潑的語氣, 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 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 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 關鍵在於如何解決, 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選好可愛的食物, 坐下來跟孩子邊吃邊談, 讓氣氛 保持輕鬆活潑, 不要指責他的吃飯習慣, 讓他漸漸地喜歡不同種類的飯食。 進餐是與孩子共處的大好時機, 家長們要好好享受它。 大人本身就應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正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就餐的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