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 像磊磊媽這樣的煩惱, 許多家長都遇到過, 其實,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主要緣于父母對子女的百般嬌慣, 包辦代替孩子的所有事情。 這樣就不知不覺地既抑制了孩子活動的內驅力, 又削弱了他們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 導致其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容易怕苦畏難、消極懶惰、缺乏恒心, 就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願意做。
Advertisiment
遊戲法
家長可以利用遊戲的方法, 激發孩子的興趣, 從中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培養孩子學會獨自用勺吃飯的技能, 可以讓孩子玩“照顧玩具娃娃”的遊戲, 準備一些豆子, 小球, 讓孩子用勺喂娃娃吃飯,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練習用筷子夾物。 通過對玩具娃娃的照顧, 既可鍛煉孩子手的精細動作, 又能培養了其生活自理能力。
觀察法
一些生活技能是要家長親自傳授給孩子的。 在孩子幹某件事時, 預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導。 比如孩子在系鞋帶時, 父母可親自耐心示範, 手把手教孩子系鞋帶的技巧。 也可以是家長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讓孩子在旁邊觀察,
Advertisiment
讓自理成為一種習慣
俗話說:“習慣之始如蛛絲, 習慣之後如繩索。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自理的習慣。 父母要先給孩子指出行動的方向, 規定其要達到的目的, 並經常督促。 如, 扣扣子時要告訴孩子扣子必須與扣孔一一相對應, 等孩子扣完後, 家長要檢查孩子扣得是否正確, 以使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 養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要通過有規律的“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起床”、“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和”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剪指甲”等,
Advertisiment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培養
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發育水準和活動特徵, 因此, 對於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 對其自理能力的培養有所不同。 孩子學會料理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 是孩子走向自理的開始, 儘管做得不夠好, 父母最好不要幫忙, 要儘量讓孩子自己幹, 要讓孩子感到自己能幹, 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又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從而使孩子逐漸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後, 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從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 打掃房間的衛生等小事做起, 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
管放結合
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