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行為由環境決定_環境為何決定孩子行為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 但是孩子的行為由環境決定, 孩子可能受到環境作用的影響, 會成為壞孩子。 這就是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 這也是解釋環境為何決定孩子行為的觀點。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 但由於受到環境作用的影響, 很可能會成為壞孩子。 這就是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 特別是在家庭關係不夠融洽, 父母時常吵架, 大打出手等家庭裡, 孩子更容易習得一些暴力行為。 這些都是想寶寶不學壞的父母需要注意的, 孩子的未來掌握在家長手中。

實驗1:實驗物件是72名3~5歲的孩子, 每次將一名孩子帶入實驗室。

Advertisiment
實驗室內有一個成人, 還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 一部分孩子看到的情景是成人拿起玩具娃娃, 拳打腳踢, 同時還喊著:“打你的鼻子!”“打倒你!”另一部分孩子則看到成人只是安靜地收拾修理工具, 沒有攻擊玩具娃娃。

實驗2:把4~6歲的孩子分成兩組看電影, 電影中有一個成年男子演示四種不同的攻擊性行為, 但在影片快結束時, 一組孩子看到的是這個成人榜樣受到另一個成人的獎勵, 那個人說:“你是一個強壯的冠軍。 ”

而另一組孩子看到的是這個成人榜樣受到懲罰, 另一個成人說:“喂, 住手!我以後再看到你這樣欺負弱者就給你一巴掌!”接下來, 就讓孩子進入一間遊戲室, 裡面放有與影片中相同的道具。

Advertisiment
結果發現, 看到榜樣受獎勵的那一組孩子, 比看到榜樣受懲罰的另一組孩子, 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行為。

實驗3:在兩組孩子看完電影回到遊戲室時, 以提供糖果作為獎勵, 要求孩子盡可能地回想起榜樣的行為, 並付諸行動。 結果, 這兩組孩子在模仿攻擊性行為方面沒有任何差異, 都能同樣精確地顯示出榜樣的四種攻擊性行為的順序。 這說明, 榜樣行為所得到的不同結果, 只是影響到孩子模仿的表現, 而對學習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榜樣受到懲罰的條件下, 孩子也習得了這種行為反應, 只不過沒有同樣地表現出來罷了。

實驗說明了:孩子可以通過模仿榜樣變得具有攻擊性, 並且不管榜樣的攻擊性行為受到的是獎勵還是懲罰,

Advertisiment
孩子都能從榜樣那裡學會攻擊性行為。

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在家庭和社會中習得的, 但家庭的比例更大些。 平時父母要想孩子乖乖的, 就要避免讓孩子過早接觸暴力。 一旦接觸到暴力、攻擊等陰暗面, 就會迅速“染色”“變質”?難怪有“學壞三日”的說法。 可是聰明的父母也可以通過實驗的啟示, 反其道而行之, 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Advertisiment

成長心理會隨生活的環境決定孩子的性格。 人是環境的產物, 環境可以塑造人, 也可以改變人。 良好的環境可以塑造人, 惡劣的環境可以毀滅人。 讓我們來看看做家長的你們給孩子創造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有一位心理學家精闢的概括了孩子與環境的14種關係, 其中有7種不良環境, 有7種健康環境。

1、恐懼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2、指責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3、敵意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好鬥逞能。

4、憐憫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5、嘲諷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6、嫉妒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勾心鬥角。

Advertisiment

7、羞辱中長大的孩子, 將來容易心存內疚。

8、鼓勵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充滿自信。

9、嘉許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愛己愛人。

10、分享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慷慨大方。

11、友善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對世界多一份關心。

12、安定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有平和的心境。

13、認同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掌握目標。

14、容忍中長大的孩子, 將會極富耐心。

現在的家庭教育一部分也存在極端化, 有的家長把孩子嬌生慣養, 有的家長卻不能給孩子應有的關心。 人們應該反省一下, 既然生育了孩子, 就有責任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養育。 人們應該深思, 給與孩子的愛是否恰當?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怎樣才能為孩子的將來打一些牢固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