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誠實和正直至關重要

我小時候唯一一次被罰跪, 是爸爸發現自己口袋裡的零錢不見了。 當時他遍尋不著, 問我們兄妹四人又都否認, 所以大怒之下, 讓我們全都跪在客廳的地板上, 等有人承認了再站起來。 後來過了不知道多久, 爸爸在客廳長條地板的夾縫中發現了那些零錢, 原來是掛長褲時不小心從口袋裡掉出來了。 為了彌補他的錯誤和 表示道歉, 當天晚上, 他和媽媽帶我們到平日難得光顧的冰淇淋店吃雪糕, 那情景我至今仍記憶如昨。

長大以後, 我問了很多朋友小時候是否有偷爸爸媽媽零錢的經歷。 我先生說,

Advertisiment
他曾經因為偷竹筒零錢罐裡的硬幣被發現, 被我婆婆用棍子狠狠地抽了一次。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有過“偷錢”的經歷, 我自己也不例外。 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哥哥一起“作案”, 他負責用髮卡掏零錢罐裡的硬幣, 我則負責 在門口把風, 隨時示警。

雖然兒子生長年代的物資條件和我們當初已完全不同, 但由於我的疏忽, 還是讓他有了偷錢的需要。

兒子從鄉下奶奶家回到臺北念書之後, 奶奶幾乎每隔一兩周就會到臺北來小住兩天, 帶著小孫子到處吃喝玩耍。 為了方便, 我幫奶奶準備了一個小錢包, 錢包裡放了一張一千元台幣的鈔票, 奶奶回老家時會把錢包和零錢留在書房的小抽屜裡, 下次來時,

Advertisiment
我再把整鈔補上。 這個方法我們進行了好久, 一直都沒有出現任何問 題。

直到有一天, 先生洗車時, 在車子後座的口袋深處發現了這個小錢包。 他悄悄問我是不是挪動了錢包的位置, 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後, 我們就知道肯定是兒子動了手腳。 我們決定先不動聲色, 等到晚上再由我來和他談談。

晚上睡覺前, 我們一起躺在床上, 我若無其事地說:“好奇怪哦, 爸爸今天洗車時, 發現奶奶的那個小錢包在車子裡, 不知道是誰放的!”

在黑夜裡我看不見兒子臉上的表情, 只聽見他用尚為平靜的聲音說:“真的嗎?我也不知道耶!”

我們於是就沒有繼續討論這件事, 各自睡去。

第二天晚上睡覺前, 我們躺在床上時我又搬出了這個話題:“有件事真奇怪,

Advertisiment
我今天和爸爸想了半天, 誰都沒有把那個小錢包放在車上啊!真是太奇怪了!”

兒子這時忽地翻身坐起, 看著我說:“媽媽, 其實那個錢包是我拿的啦!”

我也坐起來問他:“哦!原來是你拿的啊!為什麼你要拿呢?”

“因為我同學都有零用錢, 都可以買飲料喝, 我也很想喝, 但是我沒有錢。 媽媽, 你不知道下課的時候真的會口渴耶!”於是, 他就非常誠懇, 但口氣略帶誇 張、連說帶比畫地把如何想到小錢包、如何拿到小錢包、如何藏起來、如何消滅證據、如何藏了又忘了放在哪裡的過程, 一一詳細地描述給我聽。 說完之後, 他還歎了一口氣總結道:“我覺得還是要當個誠實的孩子比較好, 要不然, 實在是太累了!”

他自首並說完這句話之後,

Advertisiment
我沒有再說什麼, 只是拍拍他, 就各自睡覺了。

第二天我向先生轉述了這件事之後, 我們首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疏忽。 對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 本來就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零用錢, 好讓他既能夠學會支配運用金錢, 又能滿足對購買零食的需要。 他的偷竊, 實際是我們疏忽的產物。

於是我先生就到商場去買了一個皮夾, 在皮夾裡裝了500塊錢的鈔票, 並通知了老師那天孩子不坐校車, 自己在學校門口等兒子放學。 兒子放學看見他爸爸的車等在門口, 心裡不無忐忑(先生說他的臉都緊張得有點發白了)。 上車之後, 他爸爸把車開到學校旁的小公園, 車停好後, 把皮夾交給兒子, 對他說:

“媽媽告訴我小錢包的事了。

Advertisiment
這件事我們也有錯, 我們忘了你應該要有零用錢, 所以我去買了個皮夾, 裡面放了500塊錢, 以後這個皮夾就是你的了, 每個 月我們也會給你500塊零用錢。 不過, 我想你應該知道, 即使這樣, 偷錢也是不對的吧?你如果需要錢, 是可以告訴我們的。 ”兒子大喜過望, 接過皮夾之後, 立 刻賣乖地對爸爸說:“我知道, 我以後真的不會再偷錢了。 我知道錯了!”

於是兒子的這出“偷錢記”圓滿落幕, 而他自此以後就真的再也沒有犯類似的錯誤了。 而且至今仍讓我們最驕傲的是, 不管事情的真相是否會讓我們不開心, 他都會誠實以告, 不會隱瞞什麼。

我把誠實與正直放在這個章節中, 以這麼多的篇幅來討論, 是因為它除了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諸多的好處之外, 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正在社會化和探索自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是誠實的,願意把真實的情況和心情告訴我們,就能讓我們有機會領著他往前走,在面對岔路時選擇更穩妥的路徑,而不是自己蒙著頭、孤 獨地往前沖,或跟著年齡相仿、同樣也一知半解的同學,走太多的彎路而傷痕累累。

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正在社會化和探索自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是誠實的,願意把真實的情況和心情告訴我們,就能讓我們有機會領著他往前走,在面對岔路時選擇更穩妥的路徑,而不是自己蒙著頭、孤 獨地往前沖,或跟著年齡相仿、同樣也一知半解的同學,走太多的彎路而傷痕累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