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這些壞毛病,如何教育?

不理人

寶寶今年3歲了, 他喜歡一個人在一邊玩玩具, 我們湊過去跟孩子說話, 孩子毫無反應, 就是不搭理人, 專注於自己的小世界, 這是怎麼回事呢?

每個孩子都會從父母身上繼承獨特的性格特質。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而複雜的複合體, 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情緒、喜好和行為。 3歲寶寶正是語言發展和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也是第一個叛逆期的階段。 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探索, 對新鮮事好奇, 喜歡和小朋友玩, 專注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如果沒其他異常表現家長不必擔心, 建議家長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孩子經常對他人的參與毫無反應,

Advertisiment
而且有溝通障礙或者做事刻板, 機械性重複, 建議要帶孩子去醫院看兒科醫生。

爭搶

我兒子4歲半了, 有時候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孩子會和小朋友爭搶東西, 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 他都會和別的小朋友爭搶, 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喜歡和小朋友搶東西是因為孩子對新鮮的東西感到好奇, 小朋友不給就去搶, 或者孩子在家裡養成了“一切以我為中心”的習慣, 看到什麼好東西都認為是“我的”。 父母沒教會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所以孩子對“東西是誰的?”界限不清。

家長在平日裡要教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讓孩子慢慢學會區分哪些是他的, 耐心勸導, 不要打罵孩子。 看到孩子搶別人的東西時,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告訴孩子說:“不, 這不是你的。 ”並且讓孩子歸還物品。 孩子做到了, 家長要給予鼓勵和讚揚。 對孩子的“愛”與“管”要把握好“度”,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適應社會環境的“社會人”。

攀比

孩子5歲了, 看到同齡孩子玩的玩具, 他會要求我去給他買一個一樣的, 說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 孩子為什麼這麼小就愛攀比?

5歲的寶寶學會了攀比的主要原因:1.家長們經常喜歡談論比較的話題, 孩子順理成章就學會了。 2.過度滿足孩子想要的東西, 自然會給幼兒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 3.家長的自卑心理, 是導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攀比心理會給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發展, 保護孩子的童心。 對孩子施愛有度, 過分溺愛是滋生孩子“攀比心”的溫床。 面對有攀比心的孩子, 家長要運用巧妙的方法引領孩子走出消極的“攀比”怪圈, 消除孩子的“攀比心”, 讓寶寶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淘氣

女兒4歲了, 十分淘氣, 喜歡搗蛋, 看到我在拖地就拿起小桶去裝水, 說要幫我的忙, 結果, 弄得滿地都是水, 又不能責駡孩子,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4歲寶寶喜歡和媽媽一起拖地, 打水, 這是孩子正常的行為表現, 家長不必擔憂, 不要把孩子這種主動參與看成是“淘氣和搗亂”。 寶寶在這個階段是在模仿大人的做法,

Advertisiment
他的身體各部位還在發育中, 所以, 做起事來達不到大人的標準。 家庭是寶寶成長的樂園, 是寶寶成長為“社會人”的搖籃, 家長切勿打壓孩子, 數落孩子, 要允許孩子成長。 正確的做法:馬上把寶寶抱在懷裡, 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等你的小手長大了, 就不會把水弄到地上啦, 媽媽和你一起把地上的水擦乾淨, 看我們誰做的好!”寶寶一定會很高興地去把地面上的水擦乾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