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零花錢怎麼給?讓孩子自己管壓歲錢?

孩子的壓歲錢需要父母管著嗎?離春節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如何讓孩子自己管壓歲錢, 關於孩子的零花錢怎麼給, 孩子怎麼花, 我一直都特別重視, 下面看看這篇文章吧。

說起壓歲錢, 這關係到我自己小時候的一段黑歷史了。

我來自於70末期的一個內地小城市的普通工薪族家庭, 父母收入菲薄。 為了保證我和我哥能夠順利讀完書, 我父母用錢非常節省。

理所應當的, 我小時候沒有任何零花錢, 也沒有零食和玩具。 可是羡慕啊!看到有些孩子有零食有小玩具, 我心裡又酸又澀。

七八歲的我很符合年齡水準地想出了辦法:在爸爸媽媽錢包裡偷錢。

Advertisiment
好吧, 說的好聽一點是“拿”。

一次成功, 買了零食, 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直到有一天, 院子裡的阿姨看到我買零食, 跟我媽說起, 於是事情敗露了。

我媽沒有打罵我, 她用了一種永絕後患的辦法:她向我歷數她和我爸是如何賺錢不容易, 長輩們是如何辛苦才能賺到一點點錢。

我內疚地痛哭一場以後, 哪裡還敢再偷拿錢?

從此以後我對花錢有了心理障礙, 不管是否生活必需, 也不管是否奢侈浪費, 我對一切花錢的行為都有愧疚感。 這種愧疚感一直持續到成年。 甚至可以說, 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克服。

而我先生來自于農村, 也同樣是沒有零花錢的窮孩子, 在消費觀方面也沒有太多經驗可以教給孩子。

Advertisiment

於是, 我們夫妻倆都明白:大人本身的消費觀就不成熟, 應該是無法給到孩子正確的消費和理財觀念了。

在女兒6歲的那個春節前, 我看到了幾篇相關的文章, 也聽了幾次關於兒童理財方面的課程, 受益匪淺。

各家親戚朋友給女兒的壓歲錢已到賬, 加起來有四千多。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 平時用在女兒身上的買吃的買玩具的, 遠遠不止這個數。

以前是每週給零花錢, 可是實際操作中, 外公外婆都會妥協于孩子的哀求。 事實上, 孩子的零花錢是沒有上限的。

而我學到的理論裡, 都推薦——讓孩子自己管理壓歲錢。

這個時候, 女兒已經在過去的幾年裡學會了簡單的算術, 超市買東西找錢該找回多少, 基本都不會算錯。

Advertisiment
她自己管理一筆小錢的能力已經具備了。

於是, 我跟先生商量了一下, 決定從今年開始, 所有壓歲錢歸女兒自己管理, 這一年就不另外再給零花錢了。

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女兒。 我簡單給她解釋了一下:

“如果平均分成12個月來花這筆錢的話呢, 每個月大概是300塊。 再平均到每個星期的話內, 那就是每週70塊。 也就是說, 每天有10塊錢的定額了。 不少的一筆錢哦~

既然這麼多了, 那爸爸媽媽和外公外婆這一年裡就不會給你出任何的錢了。 ”

女兒欣喜若狂。 我猜測:她高興的原因, 或許跟錢的具體數量無關。

事後我跟女兒的談話證明了:她就是喜歡這種自己做主的自由感。

第一年裡, 女兒花錢非常謹慎, 每個月底都大概算一下還剩下多少錢,

Advertisiment
花了多少錢, 還夠不夠花。

全家人都非常堅持原則, 不給她任何外援。

有時候大人也會心軟, 但想想我們的長期目標, 還是堅定下來撐住了。

剛開始的時候, 女兒也有過一段時間見到什麼都買回來。

但幾個月下來, 女兒逐漸學會了不立刻把看上的東西買回來, 而是會考慮一段時間;

在兩三個看中的玩具裡, 會挑選她最喜歡的那個, 甚至想來想去最後一個都不要;

對於特別喜歡的東西, 如果貴一點, 只要算下來不超過這個月的預算, 她也會咬咬牙買回來, 然後在這個月剩下的時間裡節約用錢。

她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著自己的消費方式。

我和我先生觀察著她, 私底下討論:

這樣的花錢的規劃預算, 不就是我們在外讀書以後學著用錢的雛形?

Advertisiment

所以, 還沒有到這一年的年底, 全家人就已經統一意見, 以後的零花錢都按照這個辦法處理。

第二年的時候, 女兒的消費就比較粗放了, 前半年幾乎沒有算過帳。 到了下半年看到花了一大半了, 於是就開始省著花了。 結果到了第二年的年底, 反而有結餘。

現在是第三年, 我已經非常放心, 不太有興趣仔細觀察她如何花錢了。

而女兒也從這個過程中, 找到一個小大人的獨立感和自豪感。

尤其最近這大半年裡, 發生了幾件小事, 讓我甚為欣慰。

第1件事:關於分享

女兒和院子裡的小夥伴一起玩, 小夥伴手裡有一些零花錢, 買了一個霜淇淋, 兩個人一起吃。

吃完了後, 小夥伴想起來著急了:錢花了, 可她不敢告訴媽媽是買了冰激淋。怎麼辦?

兩個小朋友一商量,正好兩個都被蚊子咬了,正癢著呢,我女兒拿出錢來買了一瓶花露水,兩個都搽了不癢了,然後再玩了一會各自回家。

小夥伴帶著花露水回去了,嗯,小小撒了個謊,回家告訴媽媽說是錢買了花露水。

事後,女兒告訴我了,讓我幫忙保守秘密。我答應她了。

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女兒願意與人分享,我對此非常滿意,應該說是自豪,她比我強。

雖然只有九歲,但她是金錢的主人,她在主動決定錢的用法。

第2件事:關於拒絕和邊界

女兒經常有點小零花錢,週末在社區門口便利店買些小糖果之類的,她的小夥伴都能夠一起分享,尤其是那些沒有自己的零花錢的小朋友,尤其喜歡跟她一起共用自由買東西的感覺。

可是有一天女兒很生氣的告訴我:最不喜歡某某某了,因為她都覺得我給她買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不給她買了,她就排擠我。以後我都不給她買了。

一段時間後,我再詢問她關於這件事情的時候,她告訴我:是啊,我覺得她這樣做我不喜歡,所以我就不跟她玩了。

我問她:那你還生氣嗎?

女兒回答:不生氣。我以前不知道她是這樣,所以剛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很生氣。現在我知道了,不跟她玩就是了。

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女兒的邊界概念,她懂得樹立自己的邊界,並成功地保護了自己。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的內心平靜。說實話,我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都是做不到的。

從這些小事情裡,我已經確定:雖然我們夫妻兩人都不懂得理財,但女兒已經自己摸索著學會了,而且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價值體系。

吾心甚慰。

自從知道這個方法有效以後,我就很樂意跟社區裡的媽媽們分享經驗,可是這辦法並不太招人待見。

錢,孩子能算得清楚?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我女兒四五歲開始,就帶著她逛超市,帶她認她喜歡的那些零食的名字,指著價格標籤讀給她聽。

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女兒很快就認得了很多字。

在此同時,我會把錢給女兒,讓她去買單,學著數錢和算錢。這樣的訓練持續到六歲左右,基本上孩子能夠自己搞定算錢的問題了。

如果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學了語文數學以後,那就更加沒有問題了。

孩子大手大腳亂花錢?

我女兒的錢怎麼花,說實話我沒有正兒八經管過。

不過據我看到的,各種小玩具、小零食、小文具等,有時稀奇古怪的大人都沒有見過。

至於什麼叫亂花?

我的概念是:不是買把刀槍回來傷人,就基本上認為不是亂花。

東西有沒有用,那是大人的評判標準。孩子喜歡,那就是有用之處。

有時候東西比較貴,或許孩子就是享受那一刻花錢買東西的感覺。難道快樂就不值錢嗎?

有一次女兒想要買一個玩具,淘寶上的價格是店面價格的一半。可是女兒實在急著想要,於是她自己決定不等淘寶了,直接店面買。買回來她知道多花了錢,但還是很開心,一點不後悔。

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她會自己在淘寶上反復比較性價比,然後決定買性價比高的那個。

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捨不得花錢,也有些孩子天生大方,這些都沒有關係。

孩子會在反復的得失過程中學會權衡,學會取捨。

我們的孩子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吃幾次虧還不長教訓的,多半是成年人,孩子才不會這樣。

孩子早早花完錢?

這就要靠父母強大的內心了。

第一年是最關鍵的,這一年裡需要父母的監管。

不過監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管控孩子花錢的地方,而是在於給出一個合適的節奏,以幫助孩子儘量均勻的把錢花出去為目標。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每個月和孩子一起算一下帳,如果支出超過預算太多,要反復提醒孩子關於預算以及超過預算的後果。

孩子的學習能力極強,絕大部分情況下,經過一年的練習,孩子基本上都能夠掌握花錢的節奏。

實在不行,再來一年。

前些年新聞裡常說“月光族”,指的是年輕一代花錢沒有計劃。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在小時候得到如何花錢方面的訓練,不得不在進入社會後才開始練習這個技能。

試想一下,是讓一個成年人用他所有的收入來學習所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些呢?還是在孩子的時候,用零花錢做實驗來學習的代價大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全家人需要統一口徑和行為:孩子既然獲得了自由的權利,那麼就要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

這是一個權利與義務的教育的絕好機會,在欲望和克制欲望之間,孩子逐漸會學到比花錢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當然,在我看來,妨礙父母們把經濟大權下放的最根本原因是——父母自身的控制欲。

這又是另一個話題,日後再說。

在這裡,我為各位新手父母們提供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首先,年齡評估。

進小學就可以了,一年級孩子的識字和算術完全可以做到獨立管錢。如果是從小經過識字和算術訓練的,更小一些都是可以的。

其次,放手到什麼程度?

在我看來,在身體安全的前提下,幾乎可以什麼都不管。

第三,父母們要做什麼?

在第一年裡盡到提醒和教育的義務,然後堅守底線,絕不多給錢。

綜上:一年幾千塊錢壓歲錢的代價,換回孩子消費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權益、義務概念的建立等等。

這生意,值。

當然,還有一個不值錢的代價,那就是父母那顆擔驚受怕的心。這代價遲早要付的,別捨不得了。

要信任我們的孩子,他們比我們強。

可她不敢告訴媽媽是買了冰激淋。怎麼辦?

兩個小朋友一商量,正好兩個都被蚊子咬了,正癢著呢,我女兒拿出錢來買了一瓶花露水,兩個都搽了不癢了,然後再玩了一會各自回家。

小夥伴帶著花露水回去了,嗯,小小撒了個謊,回家告訴媽媽說是錢買了花露水。

事後,女兒告訴我了,讓我幫忙保守秘密。我答應她了。

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女兒願意與人分享,我對此非常滿意,應該說是自豪,她比我強。

雖然只有九歲,但她是金錢的主人,她在主動決定錢的用法。

第2件事:關於拒絕和邊界

女兒經常有點小零花錢,週末在社區門口便利店買些小糖果之類的,她的小夥伴都能夠一起分享,尤其是那些沒有自己的零花錢的小朋友,尤其喜歡跟她一起共用自由買東西的感覺。

可是有一天女兒很生氣的告訴我:最不喜歡某某某了,因為她都覺得我給她買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不給她買了,她就排擠我。以後我都不給她買了。

一段時間後,我再詢問她關於這件事情的時候,她告訴我:是啊,我覺得她這樣做我不喜歡,所以我就不跟她玩了。

我問她:那你還生氣嗎?

女兒回答:不生氣。我以前不知道她是這樣,所以剛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很生氣。現在我知道了,不跟她玩就是了。

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女兒的邊界概念,她懂得樹立自己的邊界,並成功地保護了自己。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的內心平靜。說實話,我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都是做不到的。

從這些小事情裡,我已經確定:雖然我們夫妻兩人都不懂得理財,但女兒已經自己摸索著學會了,而且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價值體系。

吾心甚慰。

自從知道這個方法有效以後,我就很樂意跟社區裡的媽媽們分享經驗,可是這辦法並不太招人待見。

錢,孩子能算得清楚?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我女兒四五歲開始,就帶著她逛超市,帶她認她喜歡的那些零食的名字,指著價格標籤讀給她聽。

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女兒很快就認得了很多字。

在此同時,我會把錢給女兒,讓她去買單,學著數錢和算錢。這樣的訓練持續到六歲左右,基本上孩子能夠自己搞定算錢的問題了。

如果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學了語文數學以後,那就更加沒有問題了。

孩子大手大腳亂花錢?

我女兒的錢怎麼花,說實話我沒有正兒八經管過。

不過據我看到的,各種小玩具、小零食、小文具等,有時稀奇古怪的大人都沒有見過。

至於什麼叫亂花?

我的概念是:不是買把刀槍回來傷人,就基本上認為不是亂花。

東西有沒有用,那是大人的評判標準。孩子喜歡,那就是有用之處。

有時候東西比較貴,或許孩子就是享受那一刻花錢買東西的感覺。難道快樂就不值錢嗎?

有一次女兒想要買一個玩具,淘寶上的價格是店面價格的一半。可是女兒實在急著想要,於是她自己決定不等淘寶了,直接店面買。買回來她知道多花了錢,但還是很開心,一點不後悔。

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她會自己在淘寶上反復比較性價比,然後決定買性價比高的那個。

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捨不得花錢,也有些孩子天生大方,這些都沒有關係。

孩子會在反復的得失過程中學會權衡,學會取捨。

我們的孩子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吃幾次虧還不長教訓的,多半是成年人,孩子才不會這樣。

孩子早早花完錢?

這就要靠父母強大的內心了。

第一年是最關鍵的,這一年裡需要父母的監管。

不過監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管控孩子花錢的地方,而是在於給出一個合適的節奏,以幫助孩子儘量均勻的把錢花出去為目標。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每個月和孩子一起算一下帳,如果支出超過預算太多,要反復提醒孩子關於預算以及超過預算的後果。

孩子的學習能力極強,絕大部分情況下,經過一年的練習,孩子基本上都能夠掌握花錢的節奏。

實在不行,再來一年。

前些年新聞裡常說“月光族”,指的是年輕一代花錢沒有計劃。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在小時候得到如何花錢方面的訓練,不得不在進入社會後才開始練習這個技能。

試想一下,是讓一個成年人用他所有的收入來學習所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些呢?還是在孩子的時候,用零花錢做實驗來學習的代價大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全家人需要統一口徑和行為:孩子既然獲得了自由的權利,那麼就要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

這是一個權利與義務的教育的絕好機會,在欲望和克制欲望之間,孩子逐漸會學到比花錢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當然,在我看來,妨礙父母們把經濟大權下放的最根本原因是——父母自身的控制欲。

這又是另一個話題,日後再說。

在這裡,我為各位新手父母們提供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首先,年齡評估。

進小學就可以了,一年級孩子的識字和算術完全可以做到獨立管錢。如果是從小經過識字和算術訓練的,更小一些都是可以的。

其次,放手到什麼程度?

在我看來,在身體安全的前提下,幾乎可以什麼都不管。

第三,父母們要做什麼?

在第一年裡盡到提醒和教育的義務,然後堅守底線,絕不多給錢。

綜上:一年幾千塊錢壓歲錢的代價,換回孩子消費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權益、義務概念的建立等等。

這生意,值。

當然,還有一個不值錢的代價,那就是父母那顆擔驚受怕的心。這代價遲早要付的,別捨不得了。

要信任我們的孩子,他們比我們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