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的我們, 總是在祈禱, 孩子能快樂, 能無憂無慮.......但是, 我們是否真的瞭解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快樂呢?
對於孩子而言,
其實快樂其實很簡單,
只要我們都能在他身邊,
都愛著他……
愛是最能打動人心意的, 而孩子則更需要被愛。 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使得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 親情的力量足以消除孩子所以不快樂的心情。
給孩子安全感安全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 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夠冷靜處事, 性格溫和, 長大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中。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往往不穩定,
Advertisiment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 什麼都想躍躍欲試, 因此, 時常打碎飯碗、花瓶、被開水燙傷等等......如果家長能夠及時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碰得, 什麼是碰不得的, 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讓孩子已經驚慌的心靈平靜下來, 並知曉事物的對與錯。
學習也是快樂的經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不斷學習, 從牙牙學語到伶牙俐齒, 從緩慢爬行到快速奔跑, 都是學習成長的喜悅。 慢慢地發展和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像創造力及人格等。 接觸新鮮事物,
Advertisiment
鼓勵和讚美是對孩子的認可和關注的體現, 其實不只是孩子, 人人都需要關心和鼓勵, 這是支撐我們進行下去的動力, 是面對生活中不幸, 而成功站立起來的動力。
認清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責任感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是健全人格的基礎, 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保障。 因此,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從小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 並讓孩子瞭解家庭成員的各自分工, 逐漸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意識。 當孩子明白自己是集體活動中的一個個體, 才會有溝通協作的意識, 並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任意妄為。
尊重是重要的快樂元素別以為孩子還小,
Advertisiment
因此看來, 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其實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只要家長懂得巧用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 使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 堅韌不拔的精神, 孩子便可以一生都快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