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磨蹭屢教不改?真相在這裡!

十個孩子九個磨, “磨蹭”最常見, 也最讓家長頭疼。

早上催起床, 放學催寫作業, 晚上催睡覺, 一天三場, 天天迴圈播放。 道理說盡了, 喉嚨說破了, “一二三”數了一次又一次, 孩子就是屢教不改。

為什麼屢教不改?因為你可能開錯了藥方。

磨蹭的原因有七種, 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對症下藥, 方能藥到病除。

01

吸引注意型

明明平時學習比較好, 每天都認真完成作業, 父母很忙, 認為孩子沒什麼事, 就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彼此相安無事, 很少有共度的時光。 可是有一天, 明明偶然間玩橡皮, 爸爸就過來說“別玩了,

Advertisiment
快做作業”。

從這以後, 明明發現只要他一玩橡皮, 爸爸或者媽媽就會過來制止他。 這個時候孩子就誤以為“好好學習被忽視, 玩橡皮會受到關注”, 因此更多地表現出類似的行為, 父母也就不得不更多地“關注”他了。

根據行為目的觀點, 孩子最喜歡的是被鼓勵和肯定, 其次是被批評和責罰, 最不喜歡的是被忽視。 當他表現良好時, 你一方面認為是應該的, 另一方面認為不應該打擾他“專注寫作業”, 客觀上就是忽視他, 這是孩子最不喜歡的。

當他無法得到鼓勵和肯定時, 退而求其次, 用不好的行為吸引注意, 雖然可能得到的是批評和責駡, 至少孩子得到了家長的精力和時間, 孩子的行為目的達到了, 隨著這些行為的多次重複,

Advertisiment
成為吸引注意型磨蹭。

建議

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 家長一定要鼓勵和肯定, 當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時暫時忽視他、不理他。 要注意:鼓勵孩子時一定要具體, 說細節才有效。

02

家長期望過高型

青欖教育去年組織的夏令營裡有個孩子, 畫畫特別好, 還曾得過國家級比賽的一等獎, 可是他總覺得自己畫得不好, 把畫藏起來, 不敢給大家看。

後來我們和家長溝通發現,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 比如孩子考了95分, 家長就會立即指出那個5分是怎麼丟的, 孩子就會誤以為自己不夠好, 父母不喜歡我, 只是喜歡100分。

久而久之, 就造成孩子總是被籠罩在挫敗感中無法自拔, 自我評價低, 不自信, 表現出來的便是優柔寡斷、磨磨蹭蹭的樣子。

建議

Advertisiment

家長要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 給孩子一個進步的空間, 不要一味苛責孩子不足的部分, 而是要多鼓勵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讓孩子更多地體驗到努力後的成功——成就感是孩子進步的動力。

03

父母包辦型

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了, 孩子不會做的, 沒有了父母的幫助, 自然就會磨蹭。

生活中有些孩子不會剝雞蛋皮, 他們說只見過白色的雞蛋(沒殼的);還有些孩子不會吃完整的水果, 不會剝橘子皮, 因為在家裡都是父母把水果削成小塊給他們吃的;教室裡有的孩子上一門課, 拿出一堆書和本子, 到了下午, 書包空了, 滿桌子、滿地都是他的書本、文具, 校服、水杯也是常常不知去向。 不會系鞋帶、不會系扣子的孩子更是大有人在……

Advertisiment

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家長都替代了, 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生活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和鍛煉, 到了上學階段, 也就沒有辦法遷移至學習能力, 而學習——聽講、寫作業、考試等是家長無法替代的, 孩子需要自己去完成的時候, 表現出生活、學習都磨蹭的現象。

建議

包辦型的父母們, 趕緊從生活習慣開始, 給孩子自己學習、鍛煉的機會, 讓他多去嘗試。 可以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 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衣服, 看誰更快。 家長在比賽時, 可以故意放慢一點, 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 當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了, 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04

壓力過大型

小美一直都很聽話, 但是隨著升入高年級, 作業太多, 所有作業做完之後就要睡覺了,

Advertisiment
小美感到無望, 有時甚至到12點都寫不完作業。 各科課本、作業本在書桌上堆積, 小美感到無從下手, 真想放鬆一下……

如何判斷孩子作業是不是太多了?週一到週五每天孩子應該有一個小時的自主時間, 週六日應有一天的自主時間, 在自主時間裡, 孩子可以自己做主,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受別人支配。

如果任務太多、壓力太大, 導致違反了這個規律, 孩子就會消極抵抗, 表現花樣翻新的磨蹭, 還會發呆、發愣, 暫時變成木頭人, 就像電腦死機一樣, 其實他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緩解緊張的神經。

建議

週一到週五每天保證給孩子一個小時的自主時間, 週六日有一天的自主時間, 升學期間壓力大的孩子也不該例外, 但時間可以相應減少。自主時間就是主動留出時間讓孩子的神經放鬆,這種放鬆至關重要,他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在學習和生活中起到減壓和復原的作用。

05

慢半拍型

有的人天生就是反應比較慢,這和他的神經過程有關。巴普洛夫根據神經過程的強度、平衡性、靈活度不同,確定了四種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分別是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這和希波克拉底的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等氣質類型相對應。前兩種類型的人反應比較快,後兩種類型的人都屬於反應緩慢型。

建議

家長要首先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屬於粘液質或抑鬱質的氣質類型,對於這種天生慢半拍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有適當的期待,另一方面要訓練他的反應速度,以加強孩子的競爭意識。

06

缺乏時間觀念型

這類孩子沒有時間意識,沒有緊迫感,放學回家先玩了再說,等到父母催促了才慢騰騰地寫作業,一邊寫一邊玩,認為時間有的是而不著急,心想“反正有人著急”,會催著他完成作業的。就像木偶一樣,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

到了學校,由於沒有父母的催促,他們也是邊玩邊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學校作業,回家後還要補作業,增加了家庭作業的負擔,而且養成聽課效率低的習慣,成績不斷下滑。

建議

家長需要制定一些規則,比如到了時間你不吃飯,過了這個點你就沒飯吃了;到了時間你沒寫完作業,就堅決不讓寫了。對待這個類型的孩子,就是要“狠”一點,訓練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計畫中的任務,持之以恆,提高自製力。

07

注意力分散型

孩子對周遭的世界有一種天然的好奇,這本身是好事,但是好奇心也造成了孩子容易分神的毛病。例如,有的孩子聽課時,聽見小鳥叫聲他就走神了;正在寫作業時聽見門鈴聲,他就跑去開門了;家長在客廳聊天,他也能搭茬。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就拖拖拉拉,沒有效率。

有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考試得了84分,這些錯題讓她再做一遍,她都會,問她為什麼考試時錯了?她說自己考試時東張西望,看著老師批改卷子很好玩,就一邊做題一邊看著老師,結果就錯了。

建議

需要家長説明他設定小的目標,明確讓他做什麼,最開始以10分鐘為單位,然後延長至15分鐘,以此類推,直至40~50分鐘。這個過程也是提高孩子自製力的過程,需要在他的大腦中培養一個小員警,每當他注意力分散時,這個熊員警都會提醒他“快回來,你還有事情要做呢。”

世界上沒有真正磨蹭的孩子,只有不夠瞭解孩子的父母。瞭解孩子磨蹭的原因以後,家長就能合情合理地分類,明確父母和孩子的責任,而且分清孩子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因素:對於先天的部分要勇敢地接納,對於後天的部分要合理地規劃和改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但時間可以相應減少。自主時間就是主動留出時間讓孩子的神經放鬆,這種放鬆至關重要,他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在學習和生活中起到減壓和復原的作用。

05

慢半拍型

有的人天生就是反應比較慢,這和他的神經過程有關。巴普洛夫根據神經過程的強度、平衡性、靈活度不同,確定了四種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分別是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這和希波克拉底的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等氣質類型相對應。前兩種類型的人反應比較快,後兩種類型的人都屬於反應緩慢型。

建議

家長要首先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屬於粘液質或抑鬱質的氣質類型,對於這種天生慢半拍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有適當的期待,另一方面要訓練他的反應速度,以加強孩子的競爭意識。

06

缺乏時間觀念型

這類孩子沒有時間意識,沒有緊迫感,放學回家先玩了再說,等到父母催促了才慢騰騰地寫作業,一邊寫一邊玩,認為時間有的是而不著急,心想“反正有人著急”,會催著他完成作業的。就像木偶一樣,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

到了學校,由於沒有父母的催促,他們也是邊玩邊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學校作業,回家後還要補作業,增加了家庭作業的負擔,而且養成聽課效率低的習慣,成績不斷下滑。

建議

家長需要制定一些規則,比如到了時間你不吃飯,過了這個點你就沒飯吃了;到了時間你沒寫完作業,就堅決不讓寫了。對待這個類型的孩子,就是要“狠”一點,訓練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計畫中的任務,持之以恆,提高自製力。

07

注意力分散型

孩子對周遭的世界有一種天然的好奇,這本身是好事,但是好奇心也造成了孩子容易分神的毛病。例如,有的孩子聽課時,聽見小鳥叫聲他就走神了;正在寫作業時聽見門鈴聲,他就跑去開門了;家長在客廳聊天,他也能搭茬。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就拖拖拉拉,沒有效率。

有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考試得了84分,這些錯題讓她再做一遍,她都會,問她為什麼考試時錯了?她說自己考試時東張西望,看著老師批改卷子很好玩,就一邊做題一邊看著老師,結果就錯了。

建議

需要家長説明他設定小的目標,明確讓他做什麼,最開始以10分鐘為單位,然後延長至15分鐘,以此類推,直至40~50分鐘。這個過程也是提高孩子自製力的過程,需要在他的大腦中培養一個小員警,每當他注意力分散時,這個熊員警都會提醒他“快回來,你還有事情要做呢。”

世界上沒有真正磨蹭的孩子,只有不夠瞭解孩子的父母。瞭解孩子磨蹭的原因以後,家長就能合情合理地分類,明確父母和孩子的責任,而且分清孩子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因素:對於先天的部分要勇敢地接納,對於後天的部分要合理地規劃和改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