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是會生不會養, 有些家長就覺得我怎麼沒有養孩子, 我掙錢給他買吃的、買穿的、買好玩的、交學費等, 怎麼就叫沒有養孩子啊, 這裡所說的養不是說的衣食住行, 而是陪伴和教育。 有的家長為了家裡面的生計而去遠方工作, 把孩子給老人帶, 一年回來看一次。 其實沒有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 離開自己的家去到遠方, 是迫不得已的。
但孩子的教育依然是家庭的首要責任, 年輕父母出門賺錢, 把孩子給老人帶, 但這也正是弊端的開始。 有些家長過年回來會覺得孩子和自己不是很親, 說話也說不到兩句,
Advertisiment
這就是由老人帶的後果, 勢必會造成孩子的一些性格缺陷。 有些家長很想知道孩子給老人帶的後果和性格缺陷到底有哪些, 在考量是否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孩子給老人帶的後果和性格缺陷有哪些?
1.溺愛和放縱
原因 :許多老人家常會存在著一種補償心理, 將自己年輕時無法給予子女的優渥生活照顧, 全數轉移投射在孫子女身上, 而這種寵愛往往很容易變成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
性格影響:容易導致寶寶過於“自我中心”, 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 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不良後果:在祖父母庇護下的孩子, 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膽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語、應變能力差、性格內向;另一個極端則是放縱欲強、 專橫跋扈、難以管理、性格外向,
Advertisiment
2.包辦替代和保護
原因: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於父輩, 比如不厭其煩地幫寶寶收拾撒了一地的玩具;寶寶會走了還抱著寶寶上下樓梯;吃飯時一口一口喂, 有時還追著喂。 這種種做法, 恰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 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
性格影響:容易阻礙嬰幼兒的獨立能力的發展, 使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 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 不會嘗試、鍛煉, 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3.教育觀念陳舊
原因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
Advertisiment
性格影響 :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容易使孩子難以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如謙讓、愛勞動)。
不良後果 :他們落後的教育模式就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 導致寶寶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
4.生活環境封閉
原因:多數老年人由於年歲大了, 喜歡安靜, 不愛運動, 也不愛外出活動。 總把孩子圈在一個小圈子裡,
Advertisiment
性格影響: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不良後果:孩子與祖父母朝夕相處, 長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 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 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 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記住, 父母千萬不能把孩子給這幾種老人帶
1 、迷信的老人
一些老人非常封建迷信。 孩子生病不會帶孩子去看醫生, 而是燒香求神拜佛、用符煮水給孩子喝以此來給孩子治病。 最終, 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嚴重。 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人只會導致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受到迫害。 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 、限制孩子探索的老年人
Advertisiment
老人常常告訴他的孩子, “慢慢跑, 不要摔倒。 ”一歲半後, 孩子總是一轉眼就不見了, 這讓老人感到害怕, 直接就抱著孩子不放了。 如果經常抱著孩子會怎樣?一旦應該蹣跚學步的孩子, 卻不願意走路, 總是想讓大人抱。 孩子也會失去了冒險的意識, 在危險的面前, 或許還是在奶奶的身邊, 這樣就容易養育出一個膽小的孩子。
3 、欺騙孩子的老人
“你吃這碗飯, 奶奶晚點帶你去買糖”, “你上床睡覺, 爺爺明天帶你去公園”。 結果, 孩子吃完飯開始上床睡覺, 但奶奶和爺爺故意忘了自己的承諾。 或者乾脆說出“下次再買給你”, “下次帶你玩”,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經常被騙, 逐漸地, 也會學會欺騙他人。
農村的留守兒童特別的多, 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和父母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心理和性格是有一定的不同的, 其實有時候看著還是挺心酸的,因為小編小時候也是爺爺奶奶帶,當看著其他小夥伴在父母身旁撒嬌的時候,還是特別的辛酸,後來想想家裡面又不是我一個是留守兒童就覺得心理平衡了,就沒事了。
在這裡也不是說所有的老人都不適合帶孩子,當然有的老人帶孩子帶得特別的好,有教養、有素質、還特理解父母。但是這只是一部分。不是有一句說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這也可以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因為父母也是對孩子深深的愛。
其實有時候看著還是挺心酸的,因為小編小時候也是爺爺奶奶帶,當看著其他小夥伴在父母身旁撒嬌的時候,還是特別的辛酸,後來想想家裡面又不是我一個是留守兒童就覺得心理平衡了,就沒事了。在這裡也不是說所有的老人都不適合帶孩子,當然有的老人帶孩子帶得特別的好,有教養、有素質、還特理解父母。但是這只是一部分。不是有一句說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這也可以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因為父母也是對孩子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