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經不起失敗 需調整老人的教育方式

一位英國兒童心理學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照顧孩子, 老人們大多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 不肯讓孩子吃一點苦, 孩子在成長中很少或根本就沒遇到過挫折。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 經不起一點小小的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 其實老人們急需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黃老伯的煩惱:我家孩子已經9歲了,

Advertisiment
最近他特愛跟我下五子棋、飛行棋, 但是一輸了幾盤就苦著臉不理人, 結果我得故意輸掉才高興, 還要鬧著買所謂獎品。 我覺得很無奈, 孩子不能坦然面對失敗, 我該怎麼引導呢?

專家解讀:

孩子下棋輸了不甘心, 這是他要求上進不甘人後的表現, 但同時也折射出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 即孩子的抗打擊能力不強, 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

孩子之所以會“輸不起”, 很大程度上還是跟老人的教育方式有關。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照顧孩子, 孩子只要一哭鬧, 他們就會像黃老伯一樣, 主動繳械投降:要麼在遊戲中故意輸給孩子, 要麼替孩子出頭去解決難題。 而在生活中, 他們也非常寵愛孩子, 餵飯穿衣, 寫作業背書包,

Advertisiment
基本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大部分事情。

其實, 這樣並不好。 老人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 生活順順利利, 不讓孩子經歷挫折, 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 也使得他們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

教育對策:

其實, 所有家有孩子的老人都需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多受挫, 不能無原則地愛孩子。

第一, 老人要以身作則,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大人對待挫折的態度與方式, 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老人可以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親身經歷, 以及名人的故事, 教育引導孩子, 讓孩子明白經受挫折是正常現象, 樂觀對待、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才最重要。

第二, 要勇於放開手, 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 比如孩子跌倒了,

Advertisiment
老人不要匆匆忙忙跑過去扶他, 而應當鼓勵他爬起來;他不會做的作業, 不要直接告訴答案, 而應該讓他自己多想想。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逐漸學會獨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覺得孩子經受的挫折較少, 老人應該用自己的人生經驗, 有意識地去為孩子創造“受挫”機會。 在家裡, 讓孩子幫你洗菜掃地,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節假日, 帶他去爬爬山;冬季, 帶他去晨跑, 鼓勵他與嚴寒作鬥爭。

第三, 老人還可以“人為”設置一些障礙。 五歲的孩子, 你可以對他進行一定難度的情景訓練。 例如上街迷路了, 他應該怎麼辦?與小朋友發生了爭執, 他又該怎麼做?在不同的情景中, 逐步提升孩子克服困難, 戰勝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Advertisiment

第四, 老人也需要適當學學“否定”教育。 下棋的時候, 沒必要故意輸給他, 老人該贏就贏;遊戲活動中, 也不要每次都讓他做主角;即便孩子成功完成了一件任務, 也可以故意“挑刺”, 指出他的細微的不足;當孩子犯了錯, 適當懲罰一下他, 也可以使孩子體會挫折的感覺, 提升自我調節的能力。

當然, 需要注意的是, 在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時, 要注意適度與適量。 切不可急於求成, 設置過高難度的障礙, 那樣只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恐懼感, 反而不利。

第五, 培養孩子坦然面對失敗的心態。 有道是“人間沒有不凋謝的花, 世上沒有不曲折的路”。 老人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對挫失敗, 把失敗看做是前進道路上必經的關口,

Advertisiment
從而增強心理的韌性。 同時老人還要指導孩子調整努力的目標, 揚長避短, 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