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情緒是孩子正常的體驗和感受, 無論什麼情緒, 都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 不恰當的處理方式, 才會造成傷害。
Advertisiment
很多例子證明, 家長對於孩子負面情緒的處理, 疏導往往比直接控制或者壓抑更合適有效。 那麼, 如何教孩子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呢?家長首先要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以下的方法, 如果家長能做到, 其實不止對孩子有幫助, 對家長本身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步:教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健全, 所以當他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 往往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感受。 仿佛在他們的世界裡, 情緒只有兩種, 一種是開心、高興, 另一種是相反。 這說明平時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緒。
教孩子認識情緒有兩個方向:
1.拓寬廣度。
在平時生活中, 家長可以留意身邊關於情緒的素材, 有意識地豐富孩子關於情緒的詞語,
Advertisiment
2.加強深度。
幫助孩子加強對某一類情緒的理解, 可以買一些針對某類情緒的繪本給孩子, 如果孩子跟朋友鬧彆扭, 可能其中會摻雜著生氣、受傷、焦慮、嫉妒等多種情緒。 這時家長可以跟孩子談談, 孩子可能只能描述事件, 而家長可以用猜測的方式去幫孩子厘清裡面複雜的情緒感受。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待, 情緒是人對外界情境的本能反應, 就像被打了身體就會痛, 睡好了身體就舒坦一樣。 也許我們不欣賞甚至不贊成孩子一些過激的情緒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舉個例子, 當孩子要離開遊樂場時, 大哭大鬧著不肯走。 此時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捨不得、傷心, 行為是大哭和不肯走。 其實這種情緒很正常, 但是當眾大哭大鬧往往會讓家長難堪。 如果家長強行拖走孩子, 那麼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被接納, 也失去了一個學習處理情緒的機會。 反之, 如果家長不只是指責孩子, 而是理解並接納他們的情緒, 還能提出一個告別儀式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不舍。 孩子會接收到一個資訊“情緒是正常的東西,
Advertisiment
第三步:教孩子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 通常只會哭鬧、喊叫。 就像說話一樣, 表達情緒也是需要學的。 如果家長能借鑒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方法, 對孩子的情緒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相信當孩子積累了足夠的情緒知識, 也接納了自己的情緒, 在表達和處理的時候就會容易和自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