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並陪伴孩子重複練習
安安今年3歲, 最近癡迷上了睡前聽故事。 本來孩子喜歡聽故事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但安安媽媽卻感到越來越抓狂, 因為安安癡迷的故事只有一個——《啊嗚喵》。
其實, 這個故事安安熟悉得都已經會背了, 但他還是要求媽媽講, 並且每當發現媽媽講的有“錯誤”時, 他還會及時“糾正”。 不僅如此, 安安還要提出許多問題, 比如:小貓咪為什麼和大老虎長得那麼像?小貓咪有小主人嗎?
故事講了N遍了, 問題也回答了N遍了, 但是, 媽媽知道, 還有第N+1遍在等著她。 現在, 每當打開這本幾乎被翻爛的故事書時,
Advertisiment
【心理分析】
很多家長都會像安安媽媽一樣遇到類似的問題, 其實, 孩子不僅僅是喜歡重複性聽同一個故事, 還喜歡重複做某一件事, 比如:玩同一個玩具、做同一個遊戲、看同一部動畫片等等, 且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身心發展有其自己的規律, 對於幼兒來說, “重複做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訓練活動, 心理學家把它稱為幼兒特有的“常同行為”。 義大利幼稚教育學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將其稱為“重複練習”現象。
幼兒之所以會出現“常同行為”, 首先是因為孩子接觸到的世界比較小, 他們的知識積累和人生經驗都還很有限,
Advertisiment
【專家建議】
“重複練習”的行為能夠滿足兒童特定時期的需求,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 要學習和瞭解一些必要的育兒心理學。 重複聽故事這類很容易被成年人認為“沒意思”的事情, 對孩子卻有莫大的益處, 同時也是健康成長必經的過程。 要知道, 一個孩子可以對一個故事癡迷到百讀不厭、精益求精的程度, 難能可貴。 因此, 家長要理解和尊循孩子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 以“孩子的規則”去思考問題, 最重要的是要不厭其煩地來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然, 父母也應因勢利導, 引導孩子接觸新遊戲、新圖書, 嘗試給孩子介紹新的故事, 最好和原來的故事有相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