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 走, 咱要出門啦。
-不要!
-要換臭臭了哦!來, 躺下~
-不要!
甚至好幾次半夜, 熟睡的她突然無故大哭不止, 一邊抽泣一邊念叨, “不要不要不要。 ”模樣真是楚楚可憐啊。
許多和我家孩子月齡相仿的媽媽和我說, 每天都要被這些“不不不”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 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
“簡直沒法伺候了, 一個勁兒說不, 沒辦法啊, 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
哈哈, 別著急, 其實這是個很共性也很正常的現象,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 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
Advertisiment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 說“不”, 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發展自主性, 就是孩子個性化的過程——Ta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父母分離, 開始練習有自己的不同想法。
所以我們大人首先要轉變觀念, 要知道, 當孩子說“不”時, 不意味著她在故意不合作或是拒絕大人的要求, 甚至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而言, “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不要覺得煩, 相反, 這很可愛, 不是嗎?
認知調整了, 對付愛說“不”的孩子, 心態也會輕鬆很多,
Advertisiment
可是, 儘管我們都知道, 孩子慢慢會長大、有自己的想法, 但自主期的孩子還是很容易讓人苦惱, 因為同一時期, 我們還要教孩子規矩、立界限, 這個度, 好難拿捏啊!
如何既鼓勵孩子發展自主性, 又不至於毫無邊界、教會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規矩呢?和大家分享幾個我運用正面管教理念的小方法:1、少和孩子說不, 多用行動示範。
孩子容易效仿大人的說話模式, 我們如果常對他們說不, 就會強化孩子對“不”的錯誤認識, 以為這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自主的權力——“你看, 媽媽就常對我說這句, 還強迫我聽。 ”最好多鼓勵孩子, 多用正面語言, 告訴孩子“能做什麼”, 比如孩子丟食物,
Advertisiment
判斷孩子說“不”時的狀態, 如果不太重要, 一句話都不用說, 視而不見就好了;如果很重要、需要糾正, 也儘量用行動而非言語來表示, 比如孩子該睡覺了還不睡, 你可以忍住說“不行”的衝動, 直接領著她的小手走進臥室, 開始睡眠程式。
3、轉移注意力。
對低齡寶寶尤其管用, 屢試不爽, 因為他們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 隨便打個岔, 換個話題或場景, 她就會忘記上一秒糾纏的事兒。 但是用這招兒也不要故意撒謊或是說的太複雜, 簡單的詞句就可以。
4、不給孩子回答“不”的機會。“你要不要?”“你想喝水嗎?”這一類問題, 孩子都很容易不假思索的回答“不”, 但是如果問孩子選擇題,
Advertisiment
5、請求幫助。
你有沒發現, 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 如果我們的語氣, 從命令轉向請求, “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就比“你要收玩具”效果好很多, 我超級愛女兒屁顛屁顛兒幫忙, 然後笑嘻嘻跑回來“邀功”的樣子, 又萌又像小大人兒。
6、試著和孩子講道理。要和孩子聊天, 不要著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照著我說的做!”其實耐心解釋過程, 比如, 為什麼要喝水, 為什麼要換尿不濕, 孩子的理解力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 他們甚至會重複你的隻言片語,
Advertisiment
孩子重複說“不要”的時候, 多少有點耍熊的氣勢, 每當這個時候, 可以把自己變成她的小夥伴, 和孩子玩撓癢癢, 她就吱吱吱的笑不停了。 我女兒眉頭緊鎖的時候, 我還很喜歡學她撅嘴的樣子, 然後融入“躲貓貓”, 瞬間在她面前換成笑臉, 孩子也會一秒變開心, 從“不”困境中解脫。
以上所有步驟, 其實都在圍繞著一個原則進行:不要和孩子陷入權力之爭, 不要非和孩子爭個輸贏。 如果你歡迎孩子的個性化, 2歲前後的這段敏感期, 千萬要抓住, 那些沒有成功個性化的孩子, 在長大之後很可能總是尋求別人的贊同, 變成一個“討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