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老愛發脾氣,家長又怕發火破壞孩子天性,憋著真難受!怎麼辦?

當然, 說歸說, 日子還是要照常過, 每天看到小傢伙, 嬉皮笑臉的在你面前晃蕩, 還是很幸福的, 但頭疼的是小孩淘氣的時候如何拿捏尺度?不能打罵, 要說道理, 可現在有的小孩"精明"著呢, 表面上你說的我都聽, 下回遇到類似問題, 還是照幹不誤, 尤其是碰上家長心情不好, 這個氣憋得時間長了, 還真的不好受。

對寶寶的"錯誤"行為, 家長應反思自己平日的舉動。 如果孩子不順心就打人, 首先反思大人是否有類似的動作或行為。 再有, 2歲寶寶處於行為教育而不是語言教育階段, 對"錯誤"行為, 家長應以不理睬作為對應方式。

Advertisiment
幾次不理睬, 就會使孩子失去對這樣"錯誤行為"的興趣, 自然就會放棄。
作為父母, 我們本能就有一種責任感, 讓我們不能對孩子不管不問, 有人問: 如果孩子想幹嘛就幹嘛, 要我們父母做什麼呢?那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 父 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用智慧來解決這些難題呢?

威信不是壓制, 更不能常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破壞孩子的靈性與好奇心。 不要把"引導者"與"領導者"的角色混淆!

老一輩常說大人要有大人的威嚴, 不過在對待熊孩子養育這事上, 一旦養成用脾氣束縛孩子的習慣, 你的氣火就很容易跑到孩子的頭上, 壞了孩子的性情。

就猶如唐僧在孫悟空不聽話時, 時常念起的緊箍咒,

Advertisiment
生一次氣, 上一回火, 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 緊箍咒越來越多, 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在幼稚園的滑梯上碰傷了, 就一味指責幼稚園的老師看護不到位, 警告自己的孩子下次不能一個人玩滑梯。 在日本, 孩子在幼稚園玩耍的過程中受傷了, 是需要家長帶著孩子跟園長道歉。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在幼稚園的滑梯上碰傷了, 就一味指責幼稚園的老師看護不到位, 警告自己的孩子下次不能一個人玩滑梯。 在日本, 孩子在幼稚園玩耍的過程中受傷了, 是需要家長帶著孩子跟園長道歉。

如果我們大人強勢出面解決孩子的糾紛, 那麼孩子今後在幼稚園不管是見到老師, 還是同學,

Advertisiment
內心都會有點小彆扭。 我們不可能守護孩子一輩子, 遇到問題我們只能是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做, 但是不能去全權做主, 更不能干涉孩子自我成長。

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如果孩子找不到原因, 我們就多點耐心陪伴孩子找。 如果有時候自己覺得要崩潰了, 堅持不下去了, 不要忘了, 君子反求諸己, 要改正自己, 改自己的性格, 你變孩子就變。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應該儘量擺正自己引導者的角色, 不要把他與領導者角色混淆。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吃不飽就追著餵飯, 就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用手抓飯, 獨立吃飯, 感知世界的樂趣。

哭鬧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 這說明孩子在成長, 我們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

Advertisiment
克制自己保持冷靜。

孩子原本就是通過哭聲告訴這個世界他的到來。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無論是餓了、尿尿了、困了、不舒服了, 他都會本能的通過哭鬧來告知周邊的人。

哭也是人類發洩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 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 通常都伴隨著哭, 成人大都如此, 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針對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哭鬧發脾氣現象, 我們要做的很簡單, 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 孩子越鬧, 你越冷靜, 同時做到以下幾點:

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果孩子正在執行的是不對的事情, 我們應該予以制止。 比如砸東西、打人, 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 告訴他這是不對的, 這樣會把媽媽弄痛, 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Advertisiment
比如"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淘氣, 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呢?"之類。

陳述客觀事實, 說明自己做的感覺。
針對孩子出現的不正確行為, 我們要陳述事實, 如"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玩具了, 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 但我們依然愛你。 "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 不能不回應不處理, 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並告訴他你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感受, 對他的愛與擔心。 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過於囉嗦翻舊賬。

孩子哭鬧要給予安撫, 但是不能輕易妥協, 巧妙地讓孩子自主選擇。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 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安撫, 告訴他, 我們也很在意他的感受。 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談判技巧,並且告訴他們,凡事都有取捨,如果你要這個東西,可能你已經買好的某件東西就要捨棄。

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真實的陳述自己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這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陳述媽媽理解,但是做人要有原則,遇到事情不能輕易發火,讓周邊的人擔心或者不開心。

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
如果,這件事我們一開始沒有克制住自己發脾氣了,我們應該事後跟孩子道歉。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小,對於很多問題,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夠懂。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孩子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孩子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衝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不舒服”,無論怎樣,你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6歲後:適當冷處理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製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製力。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所以,不要內疚,要成長。

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談判技巧,並且告訴他們,凡事都有取捨,如果你要這個東西,可能你已經買好的某件東西就要捨棄。

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真實的陳述自己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這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陳述媽媽理解,但是做人要有原則,遇到事情不能輕易發火,讓周邊的人擔心或者不開心。

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
如果,這件事我們一開始沒有克制住自己發脾氣了,我們應該事後跟孩子道歉。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小,對於很多問題,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夠懂。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孩子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孩子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衝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有意思的是,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不舒服”,無論怎樣,你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鬆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當然,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你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熱中有冷,不能簡單一冷到底,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6歲後:適當冷處理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製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和他的怒氣待在一起,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把他隔離開來。
另外,對那些性格本身就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製力。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所以,不要內疚,要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