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身為父母免不了對孩子有些叮囑、吩咐、指派或勸阻。 但常常遇到這種情況, 起初孩子還願意聽話, 也比較配合, 可是過不了多久, 就變得不那麼聽招呼了。 有時你那裡輕言細語說了幾遍, 他那裡理都不理, 似乎“沒有耳朵”, 直到大人發了脾氣, 變了臉, 他才勉強為之。 這樣往往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許多當父母的感到迷惘, 甚至苦惱, 擔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 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增大。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解決呢?
其一, 有時候孩子正在專注地做什麼事, 或是正在入迷地看故事書,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其二, 孩子“沒有耳朵”, 在於父母的絮叨。 日常父母提醒孩子注意一些生活小事的時候, 總是把孩子當成沒有一點獨立性的幼兒, 這也不放心, 那也不放心, 千叮濘萬囑咐。 比如吃飯要扶碗, 不要挑挑撿撿, 不要說笑, 不要掉飯粒, 不要狼吞虎嚥, 不要這不要那, 沒完沒了。 不管孩子做什麼, 父母都不厭其煩地說一通, 而且這些話天天說。 孩子聽得多了, 就顯得不耐煩。 其實, 這種“沒有耳朵”並不是真沒有耳朵, 而是對大人的話聽膩了, 不願搭理。 這裡當然有孩子的責任, 但當父母的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孩子逐漸長大, 對周圍世界富有好奇心, 什麼都想去探索一番。 在這種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其三, 當孩子跟父母的意見不一致時, 這時的“沒有耳朵”其實是一種無言的反抗。 比如你要求孩子把玩過的東西一定要自己收起來, 整整齊齊放好, 可他常常還是把東西弄得滿屋子, 就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這時儘管你說了一遍又一遍, 他仍不理睬, 直到你動氣發火, 他才吸起嘴巴勉強服從。
在這種情況下的父母, 應該冷靜分析雙方的意見, 即使孩子做的是錯的, 也不要強制, 而是動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