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肚子抽痛,是腸套疊嗎?

“朋友的小孩得了腸套疊, 歷經一番折騰之後治療痊癒, 他回過頭來翻我寫的書, 責怪我“怎麼沒寫到”。 是啊, 我當初沒有把這個疾病單獨寫成一篇介紹, 為什麼呢?主要是覺得這個疾病實在太難診斷, 變化太大, 連醫生也不一定能第一時間弄清楚, 所以猶豫了。 ”

一陣一陣地疼是典型特徵

依據朋友在臉書上對孩子病情的描述, 那的確是書上描述的非常典型的腸套疊症狀:“孩子每隔十五分鐘就會抽痛, 大約痛一兩分鐘又好了。 ”就是這句話, 各位家長要在這句下面劃雙紅線, 記下來。 以後如果孩子肚子痛

Advertisiment
出現這種症狀, 一定記得告訴醫生這個重要的訊息。

所謂的腸套疊, 就是當小腸在蠕動的時候, 忽然後面的腸子推擠過頭, 塞進了前面的腸子裡, 而且卡住了出不來。 兩段腸子卷在一起, 每當腸胃道收縮的時候, 會誤把這顆卡住的結, 當做消化不良的“小香腸”, 用力往前推呀推, 孩子當然會一陣一陣地疼痛了。

如果孩子會明確地表達肚子痛, 而且家長也認真地記錄腹痛的頻率, 那麼診斷腸套疊的確不難。 問題是很多的腸套疊疾病, 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多種因素影響診斷

還記得我是菜鳥醫生的時候, 照顧一位血便的小病人, 急診的診斷是急性腸胃炎, 懷疑細菌感染, 送上來病房住院。 急診醫生這麼說, 我這個小人物當然也就深信不疑,

Advertisiment
還跟家長長篇大論, 介紹了細菌性腸胃炎的原因與治療計畫云云。 幸好當天下午主任來查房, 他東問問西問問, 看了看糞便的形態, 立刻安排病人去照超音波, 結果是:腸套疊。

除了敬佩主任經驗老道之外, 我進行了反省:究竟是什麼原因, 會讓醫生一頭栽入腸胃炎的診斷, 沒想到其他可能呢?

首先, 腸胃炎也是會反復腹痛, 也會嘔吐, 也會血絲便, 若孩子無法明確表達疼痛的位置和疼痛的感覺, 是很可能和腸套疊混淆的。 更困難的是, 腸套疊也時常發生在腸胃道感染之後, 比如說輪狀病毒感染之後。 因此, 可能第一位醫生診斷腸胃炎, 過幾天另一位醫生發現是腸套疊。

另一個診斷困難的原因是, 腸套疊好發的年齡是6個月到3歲,

Advertisiment
平均是兩歲, 他們大部分很難準確表達“肚子痛”的情形, 只會整天哭。 所以, 剛才的那段金句, 也可以改成:“孩子每隔十五分鐘就會哭, 大約哭一兩分鐘又好了。 ”

另外, 有些孩子很能忍痛, 既不哭也不鬧, 腸套疊都已經兩天了, 水腫到出血, 造成血便, 都還只是表現為食欲不振而已, 沒有其他症狀。 因此, 莫名其妙的血便, 卻沒有合併發燒, 頻繁的腹瀉等典型細菌感染腸胃道的症狀, 就要小心——可能不是感染, 而是腸套疊。

超音波+望聞問切

 自從腹部超音波越來越普及, 基本上診斷腸套疊就靠這台機器了。 但別忘了, 超音波診斷腸套疊的準確率只有八成, 還有兩成, 仍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 望聞問切診出來的。

Advertisiment

比如說有一天, 一對夫妻帶著八個月男嬰, 去給我父親看診。 家長說孩子經常閉眼做鬼臉, 並發出呻吟聲, 在別家醫院已經當做嬰兒痙攣治療數天, 都沒有好轉。 父親聽了家長的描述, 詳細詢問之下, 認定孩子應該是肚子痛不會說話, 所以才會以閉眼做鬼臉表現。 超音波報告顯示正常, 父親不死心, 再安排第二次, 請更有經驗的醫師掃描, 果然就找到了腸套疊的病灶。

所以剛才那段金句, 應該還可以改成這樣:“孩子每隔十五分鐘就會閉眼睛做鬼臉, 大約一兩分鐘又好了。 ”

治癒後要密切觀察3天

做出正確診斷之後, 有些醫院會灌鋇劑通腸, 也有些醫院習慣灌空氣通腸, 不管使用哪一種方法, 灌腸成功的幾率都有九成左右,

Advertisiment
剩下一成需要開刀。 腸套疊會復發, 幾率約10%, 而且幾乎都發生在3天內, 所以灌腸成功之後, 還是要密切觀察3天, 確定沒有類似的症狀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