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輸液就別輸液
才滿兩歲的鵬鵬, 因感冒發高燒被媽媽帶著到附近醫院看病。 為了儘快退燒, 媽媽要求醫生給打點滴, 醫生雖告訴她可以先用口服藥, 但在她的堅持下, 還是給鵬鵬掛了點滴。 就在第二組液體快滴完時, 鵬鵬突然出現畏寒、高燒的現象, 醫生診斷為輸液反應, 趕快停掉了液體, 進行緊急搶救。 幸好發現、搶救及時, 鵬鵬才轉危為安。
輸液反應是比較常見的因輸液引起的不良反應。 據統計, 最常見的輸液反應為發熱, 約占80%以上。 一般認為, 輸液反應多發生在輸液開始後30~60分鐘內, 患者突然畏寒或出現寒戰,
Advertisiment
除了輸液反應外, 輸液還會引起其他一些不良反應, 比如水中毒。 前不久的一個週末, 筆者曾在急診室搶救過一名患兒。 孩子約2~3歲模樣, 已處於昏迷狀態, 呼之不應, 兩眼凝視, 四肢間斷性抽風。 患兒媽媽一邊哭泣, 一邊說, “醫我的兒子, 他前天還是好好的, 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了”。 筆者給孩子做了全面體檢, 憑著臨床經驗, 考慮其為輸液不當所致的稀釋性低鈉血症合併腦水腫, 也就是出現了水中毒。 明確診斷後, 立即給予供氧、補堿、靜滴高滲氯化鈉溶液等治療, 通過10多個小時的緊張搶救, 患兒終於轉危為安。 事後追問病史, 尋找原處方得知, 患兒兩天前開始腹瀉,
Advertisiment
臨床上, 輸液輸成水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 約占15%左右, 不過大多數為輕度水中毒。 本例患兒由於短時間內進入體內的水分過多, 大大超過了腎臟的排出速度, 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水中毒。
一般認為, 對於急性腹瀉並輕度脫水的患兒, 治療首選口服補液鹽, 而不需要靜脈輸液。 對極少數腹瀉合併中重度脫水酸中毒者, 最好請兒科醫生處理, 選用靜脈輸液一定要控制輸液總量和液體張力, 切不可濫用輸液。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輸液都有嚴格的規定,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要強調這樣的原則?首先, 三種用藥方式中, 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最輕、最慢, 因此最安全。 靜脈輸液是把藥物直接輸入血液, 不良反應最猛也最快, 有的幾分鐘內就置人於死地。 特別是在一些基層醫院、個體診所由於搶救設施缺乏, 人員的搶救知識匱乏, 一旦出事很難逆轉。 其次是輸液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再次, 輸液進行靜脈穿刺時會引起疼痛。 四是輸液成本最高, 用於輸液的抗菌藥費用往往高出口服藥很多, 甚至是數倍。
Advertisiment
因此, 人們一定要走出“打點滴”的認識誤區, “恨病用藥”是可以理解的, 但還要考慮到用藥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