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1.疲勞或受挫折時發脾氣。 孩子在饑餓、疲勞或為他所做的事感到困惑時, 很容易發脾氣, 其發洩方式主要是哭叫和踢東西。 對此你應及時作出反應, 安排他小睡或給他小吃。 如果這樣還不行, 你就要設法使他安靜下來, 問清楚他哪裡不舒服, 並安慰他, 鼓勵他, 給他提供幫助。 如果還不奏效, 就讓他去做些別的事情, 以轉換心情。
2.尋求注意。
Advertisiment
3.賭氣說“不”。 “該吃飯了”, 你宣佈說, 但你的孩子卻說不”;“我們去散步吧!”, 他還是說“不”;無論你說什麼, 他都反對。 這時, 你可以推遲一些事情, 可以放段輕音樂, 讓孩子放鬆一下, 切忌做正面衝突。 就像大人一樣, 孩子也有心情不順的時候, 雨過天就晴了。
4.破壞性或惡作劇的發脾氣。 他們可能會專門在公共場合發出尖叫。 對此, 你可以採取隔離的辦法, 既讓他冷靜下來, 又作為一種懲罰。
Advertisiment
5.情緒失控。 有時孩子會在身體上和情緒上完全失去控制, 尖叫著而且連踢帶敲地鬧個不停, 此時你一定要冷靜, 儘量抱住他, 讓他平靜下來, 以防他傷害自己或他人。 事後, 你一定要認真聽取他的想法, 瞭解事發原因, 以防再犯。
家長的處理辦法
首先, 你要搞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其次, 你要儘量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比如, 你是否太“專權”了, 什麼都說了算, 讓孩子感覺不到自主和成就感, 如果是這樣的話, 你不妨在一些無關大局的事情上讓他做決定。 教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 這也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
最重要的是,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孩子越大, 發脾氣就會越加頻繁和具有分裂性, 而且難於控制。 最好的策略是用以往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對待剛會走路的孩子, 帶他到寂靜的地方去, 叫他表達自己的感情, 待平靜後再與他談曾經發生過什麼, 為什麼。
如果孩子長在4歲到5歲時還繼續發脾氣, 你一定不要跟著生氣。 這時, 你可以告訴他你是如何疲勞和心煩, 説明他認識到這種行為如何不好, 千萬不要對他進行身體或口頭上的侵犯,
Advertisiment
就像與成人交往一樣, 在孩子發脾氣時不要與他爭論不休。 你可以把這當作是孩子提高語言技巧的機會, 誘導他把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 一定要沉住氣傾聽他的解釋。 即便是孩子錯了, 也不要在火頭上與他理論, 一定要等到孩子火氣消失以後, 再與他談話, 指出他方才所做的有什麼不對之處。
(實習編輯:朱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