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父母都有一個情緒認知誤區, 總希望孩子是開開心心的, 只要孩子表現出一點點不開心, 就動用一切手段試圖去改變。 其實, 打造高情商孩子的關鍵, 恰恰是在他們生氣憤怒脾氣不好的時候。
如果一發現壞情緒的苗頭就急於撲火, 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觀念——負面情緒是不對的。 相反, 如果父母知道尊重情緒, 與孩子共情, 並適時引導, 孩子就會更快地具備排解情緒、自我調節和恢復的能力, 這才是一個心智健康的孩子的養成之道, 這樣的孩子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所以, 我很想從憤怒開始跟大家分享情緒管理這門功課:哪些是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作為父母,
Advertisiment
憤怒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維琪百科如何定義憤怒:
憤怒是一種情緒反應, 指受到侵犯、不被尊重、錯誤對待時引起的自我防衛機制和戰鬥反應。
這裡劃個重點, 憤怒, 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也就是說, 憤怒會激發內心的防禦系統, 去抵禦外在的危險。 在孩子那裡最大的表現就是攻擊性行為, 比如推人、打人、撞牆、丟東西。
實際上, 憤怒背後還有一連串的情緒, 這些情緒堆積起來引爆了憤怒。 先來看看我們自身, 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受傷害的時候、悲傷的時候、失望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憤怒也一樣, 背後是不同情緒的誘發, 作為父母, 我們要看到孩子憤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恐懼、受傷害、傷心、委屈又或是其他情緒而引發的,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認識這些情緒, 讓他明白自己的憤怒是從哪裡來的, 知道這些情緒的狀態和後果, 否則他便會一直習慣於用攻擊性行為來排解憤怒。
《Steps and Stones: An Anh’s Anger Story 》, 這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 憤怒是小主人公Anh的好朋友, 通過交流讓Anh更理解憤怒, 也教會小朋友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憤怒。
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是怎樣的?
Advertisiment
別看孩子還小, 覺得他們能懂什麼管理。 實際上, 孩子的憤怒管理方式是千變萬化的, 有的孩子跟爸爸媽媽逛商場, 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發脾氣, 他管理憤怒的方式就是在商場就地撒潑;有的孩子因為被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一下, 就突然爆發了, 他管理憤怒的方式可能是回擊推他的小朋友;還有的孩子受了委屈感到憤怒, 他可能就只會自己跑到牆角落大哭一場……這些憤怒管理方式能稱得上健康嗎?顯然還不夠。 那健康的憤怒管理方式是怎樣的?這裡有幾個判斷的標準:
孩子能夠認識並接受憤怒的情緒
像我這樣一拖二的媽媽都能瞭解手足相愛的一波三折, 弟弟爭寵哥哥哭鬧在我家也持續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經過不斷地情緒認知訓練, 哥哥現在看到我照顧弟弟, 還是會不開心, 但那些攻擊性行為已經收回, 他會說:“媽媽, 我很生氣, 是因為你總是抱弟弟。 ”我覺得3、4歲的孩子能這樣說非常難得, 表明他正視了憤怒這個情緒, 也勇於接受憤怒的狀態, 還自己梳理了原因。 有時候我自己生著悶氣還完全不愛搭理人呢, 從孩子身上, 總是能學到很多。
孩子能自己控制住攻擊的衝動
當孩子覺得很憤怒的時候, 可能以前他的管理方式是去打人, 去反擊, 但是終於有一天, 他很憤怒的時候, 會跟你說, 我很生氣,
Advertisiment
孩子能夠自己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是指, 孩子能夠明白除了攻擊、發洩, 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他可以轉移注意力去玩別的, 比如他會主動找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文章的開頭有說到我與哥哥的“吵架”, 起因是我定了個規矩, 關燈睡覺, 這其實從他小時候就一直這樣做的, 只是到了3歲多突然有一天, 他開始發脾氣, “我不要關燈睡覺”“我就是要開燈”“為什麼一定要關燈”, 他每天睡前都這樣喊叫折騰, 還會丟枕頭, 打我。
每次我都儘量安撫他, 引導他,希望他能自己提出解決辦法。那天,他說:“媽媽我很生氣,因為媽媽你都沒有給我選擇,你只有一個選擇,你要我關燈,但你沒有給我第二個選擇。”當時我真的挺吃驚的,從這小人的嘴巴裡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知道了光攻擊是沒用的,轉而用一種敘述的語言去表達憤怒。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去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於是我問他:“好,你認為媽媽不對,那你希望媽媽怎麼做?”他說:“我想開燈。”我說:“但開燈我說過了是不行的,你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呢?”他想了想,說:“那開小燈。”他指的是弟弟小時候夜醒吃奶時我用的小夜燈。於是,“開小燈”就成了我和哥哥商量出來的一個解決辦法,這就是一個由孩子主動提出的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Visiting Feelings》,非常有愛的繪本,帶孩子認識一天當中他們會經歷的各種情緒,教孩子認識和描述各種情緒。
幫助孩子管理憤怒的方法
回顧哥哥弟弟的成長道路,我幾乎是從零歲開始就介入了他們的憤怒情緒管理,先觀察,再根據不同階段的方式進行安撫和引導,現在弟弟也1歲半了,現在看兄弟倆,你會發現他們的憤怒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哥哥逐漸對憤怒有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而弟弟還處在情緒的適應期,他的憤怒純粹就是突然爆發。
所以,情緒管理的功課不能操之過急,哥哥也是到了3、4歲,才突然表現出了進步和成熟,這是一個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我為這個歷程總結了八個字:預防為主,逐步滲透。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等孩子的情緒已經像火山爆發那樣轟炸了,我們才領著憤怒的孩子去看到這個情緒,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不管怎樣的教導,都是無效的,憤怒的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很難拽得住。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在生活中滲透對憤怒情緒的認知,通過觀察、讀繪本、玩遊戲等互動方式,以及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完成從認識憤怒、感受憤怒、描述憤怒到管理憤怒的成長過程。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幫助孩子認知、管理憤怒的方法:
教孩子認識憤怒的身體徵兆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會做出反應的,比如皺眉頭、握緊拳頭、下巴擰緊、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等,我們要觀察孩子憤怒時身體的表現,及時抓住這些表現,告訴孩子他正處在憤怒的狀態。
像我家哥哥生氣的時候會用力呼吸,這是他本能地想讓自己放鬆的方法,其實是很好的,但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時候,我會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媽媽感覺得到,你現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手握得很緊,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你很生氣。”
要讓孩子把憤怒情緒和肢體表現聯繫到一起,這樣的滲透其實從8、9個月就可以開始做了,而不是等到孩子會說話了才告訴他,因為孩子的習得性記憶是很迅速的,他很快能把你的語言、肢體動作跟憤怒情緒聯繫在一起。
教孩子感知憤怒的強度水準
就像我們在生孩子的時候,對陣痛會有從1到10的疼痛評級一樣,憤怒其實也可以評級的。
這張圖來自於“冷靜遊戲”(the Cool-dowm Game),“冷靜遊戲”是很常見的引導孩子正面面對憤怒的方法。這圖很有意思,它是一個溫度計,從底部的綠色到頂部的紅色代表著不同的憤怒程度,就像體溫一樣會上升。
我第一次拿給哥哥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當你笑的時候,你的情緒是綠色檔的,說明你心情不錯很開心,當你用力呼吸握緊拳頭(這是哥哥平時憤怒的表現)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是紅色檔了,說明你很生氣。你可以隨時告訴媽媽,你處在哪個檔,你要自己做判斷。
哥哥對這個溫度計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把我的話聽進去了。我把這張圖貼在了牆上,有時候他會活蹦亂跳地指著底部圓圈說“媽媽我現在是綠色檔的!”有時候他會點著其中一格說“媽媽你不要過來,我現在是這個紅色檔了!”這等於他在告訴我,他的情緒已經進入了警戒狀態,我很高興,這個遊戲能幫助他很好地判斷自己情緒。
也許有人要說,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不就行了嗎,用得著這樣的情緒卡片嗎?你還別說,這裡面很有技術含量。通常5歲之前的孩子,對很多大道理並不理解,但如果把道理“載體化”,用一種有形的物品去加以解釋,他們通常會第一時間集中注意力聽你說,然後才有了理解、記憶和行為。
讓孩子衡量自己的憤怒水準是很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如何去介入。如果孩子的憤怒只在一個很低的檔位,可能只是有些沮喪,那這個“沮喪檔”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憤怒已經到達了紅檔,我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巧和行動去幫助孩子了。
教孩子平息憤怒——多玩“冷靜遊戲”
當孩子的憤怒處在紅檔,當然就不是一個擁抱可以解決問題的了。這裡有一個我常用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多玩“冷靜遊戲”。這是我以前學習情緒治療和心理分析時學到的辦法,沒想到現在用在哥哥弟弟身上非常有效。
我自己在學習情緒治療的時候,關於“冷靜遊戲”的情緒卡片就要學200多張,我特意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做了重新設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每張卡都一個對應的行為,目的是讓孩子在憤怒時通過這些行為迅速冷靜下來。
這些行為可以是肢體上的伸展放鬆:
也可以是做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我家哥哥在憤怒的時候喜歡跳,有時候我會跟他一起很誇張地跳啊跳,這對於哥哥來說,是一種發洩。像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憤怒的時候喜歡自己躲起來。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不應該躲起來,應該把話說出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孩子感覺藏起來會舒服,那我們就該放手讓他去用自己的方式調整情緒,只是要確保他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要一直陪伴他、觀察他。孩子在憤怒的時候也會需要陪伴的,你的陪伴等於告訴他:如果你需要我,隨時可以來,媽媽一直都在。
更多的行為大家其實可以自己擴充,可以有更多的想像。這個遊戲平時就可以多跟孩子玩,每天5分鐘,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樣的遊戲,這個遊戲的作用是什麼,問孩子你喜歡哪張卡片,哪一種做法會讓你舒服。平時就充分滲透,在孩子憤怒的時候就更容易起效了。
可能大家也想到了,其實“冷靜遊戲”也可以用於我們成年人。是啊,情緒管理何止是孩子的功課,育兒育己,真的是在共同成長,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在完成自己的修行。有幾句話我一直記在筆記本上,時時翻看,提醒自己為人父母的承擔與克制,在這裡也分享出來:
1、做好情緒示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2、無論處於什麼狀況,都不要升級孩子的憤怒情緒,要做孩子負面情緒的容器。
3、給孩子設置憤怒的底線。所有的感覺都允許的,但有些行為是需要限制的。
4、保持和孩子的連接,不管什麼時候不要放棄連接。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冷靜遊戲的選擇遠遠不止這23種,具體到每一個孩子,也不能每一個遊戲對孩子都有用,我們要做的是預先知道並瞭解我們的選擇,幫助孩子嘗試和梳理,找到最適合他的那一種或者幾種,只要有一種跟孩子的脾性契合,那就成功了。
還要注意的是,冷靜遊戲的效果是一個緩慢滲透的過程,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事實上,在情緒治療中,也不能有立竿見影的療法。情緒的堆積都是日積月累的,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情緒的認識也是慢慢展開不斷深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提前預防,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説明。
引導他,希望他能自己提出解決辦法。那天,他說:“媽媽我很生氣,因為媽媽你都沒有給我選擇,你只有一個選擇,你要我關燈,但你沒有給我第二個選擇。”當時我真的挺吃驚的,從這小人的嘴巴裡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知道了光攻擊是沒用的,轉而用一種敘述的語言去表達憤怒。我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去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於是我問他:“好,你認為媽媽不對,那你希望媽媽怎麼做?”他說:“我想開燈。”我說:“但開燈我說過了是不行的,你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呢?”他想了想,說:“那開小燈。”他指的是弟弟小時候夜醒吃奶時我用的小夜燈。於是,“開小燈”就成了我和哥哥商量出來的一個解決辦法,這就是一個由孩子主動提出的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Visiting Feelings》,非常有愛的繪本,帶孩子認識一天當中他們會經歷的各種情緒,教孩子認識和描述各種情緒。
幫助孩子管理憤怒的方法
回顧哥哥弟弟的成長道路,我幾乎是從零歲開始就介入了他們的憤怒情緒管理,先觀察,再根據不同階段的方式進行安撫和引導,現在弟弟也1歲半了,現在看兄弟倆,你會發現他們的憤怒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哥哥逐漸對憤怒有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而弟弟還處在情緒的適應期,他的憤怒純粹就是突然爆發。
所以,情緒管理的功課不能操之過急,哥哥也是到了3、4歲,才突然表現出了進步和成熟,這是一個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我為這個歷程總結了八個字:預防為主,逐步滲透。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等孩子的情緒已經像火山爆發那樣轟炸了,我們才領著憤怒的孩子去看到這個情緒,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不管怎樣的教導,都是無效的,憤怒的情緒就像脫韁的野馬,很難拽得住。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在生活中滲透對憤怒情緒的認知,通過觀察、讀繪本、玩遊戲等互動方式,以及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完成從認識憤怒、感受憤怒、描述憤怒到管理憤怒的成長過程。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幫助孩子認知、管理憤怒的方法:
教孩子認識憤怒的身體徵兆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會做出反應的,比如皺眉頭、握緊拳頭、下巴擰緊、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等,我們要觀察孩子憤怒時身體的表現,及時抓住這些表現,告訴孩子他正處在憤怒的狀態。
像我家哥哥生氣的時候會用力呼吸,這是他本能地想讓自己放鬆的方法,其實是很好的,但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時候,我會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媽媽感覺得到,你現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手握得很緊,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你很生氣。”
要讓孩子把憤怒情緒和肢體表現聯繫到一起,這樣的滲透其實從8、9個月就可以開始做了,而不是等到孩子會說話了才告訴他,因為孩子的習得性記憶是很迅速的,他很快能把你的語言、肢體動作跟憤怒情緒聯繫在一起。
教孩子感知憤怒的強度水準
就像我們在生孩子的時候,對陣痛會有從1到10的疼痛評級一樣,憤怒其實也可以評級的。
這張圖來自於“冷靜遊戲”(the Cool-dowm Game),“冷靜遊戲”是很常見的引導孩子正面面對憤怒的方法。這圖很有意思,它是一個溫度計,從底部的綠色到頂部的紅色代表著不同的憤怒程度,就像體溫一樣會上升。
我第一次拿給哥哥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當你笑的時候,你的情緒是綠色檔的,說明你心情不錯很開心,當你用力呼吸握緊拳頭(這是哥哥平時憤怒的表現)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是紅色檔了,說明你很生氣。你可以隨時告訴媽媽,你處在哪個檔,你要自己做判斷。
哥哥對這個溫度計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把我的話聽進去了。我把這張圖貼在了牆上,有時候他會活蹦亂跳地指著底部圓圈說“媽媽我現在是綠色檔的!”有時候他會點著其中一格說“媽媽你不要過來,我現在是這個紅色檔了!”這等於他在告訴我,他的情緒已經進入了警戒狀態,我很高興,這個遊戲能幫助他很好地判斷自己情緒。
也許有人要說,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不就行了嗎,用得著這樣的情緒卡片嗎?你還別說,這裡面很有技術含量。通常5歲之前的孩子,對很多大道理並不理解,但如果把道理“載體化”,用一種有形的物品去加以解釋,他們通常會第一時間集中注意力聽你說,然後才有了理解、記憶和行為。
讓孩子衡量自己的憤怒水準是很有用的,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如何去介入。如果孩子的憤怒只在一個很低的檔位,可能只是有些沮喪,那這個“沮喪檔”只需要一個擁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憤怒已經到達了紅檔,我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巧和行動去幫助孩子了。
教孩子平息憤怒——多玩“冷靜遊戲”
當孩子的憤怒處在紅檔,當然就不是一個擁抱可以解決問題的了。這裡有一個我常用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多玩“冷靜遊戲”。這是我以前學習情緒治療和心理分析時學到的辦法,沒想到現在用在哥哥弟弟身上非常有效。
我自己在學習情緒治療的時候,關於“冷靜遊戲”的情緒卡片就要學200多張,我特意選了適合嬰幼兒的23張做了重新設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每張卡都一個對應的行為,目的是讓孩子在憤怒時通過這些行為迅速冷靜下來。
這些行為可以是肢體上的伸展放鬆:
也可以是做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我家哥哥在憤怒的時候喜歡跳,有時候我會跟他一起很誇張地跳啊跳,這對於哥哥來說,是一種發洩。像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憤怒的時候喜歡自己躲起來。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不應該躲起來,應該把話說出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果孩子感覺藏起來會舒服,那我們就該放手讓他去用自己的方式調整情緒,只是要確保他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要一直陪伴他、觀察他。孩子在憤怒的時候也會需要陪伴的,你的陪伴等於告訴他:如果你需要我,隨時可以來,媽媽一直都在。
更多的行為大家其實可以自己擴充,可以有更多的想像。這個遊戲平時就可以多跟孩子玩,每天5分鐘,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樣的遊戲,這個遊戲的作用是什麼,問孩子你喜歡哪張卡片,哪一種做法會讓你舒服。平時就充分滲透,在孩子憤怒的時候就更容易起效了。
可能大家也想到了,其實“冷靜遊戲”也可以用於我們成年人。是啊,情緒管理何止是孩子的功課,育兒育己,真的是在共同成長,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在完成自己的修行。有幾句話我一直記在筆記本上,時時翻看,提醒自己為人父母的承擔與克制,在這裡也分享出來:
1、做好情緒示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2、無論處於什麼狀況,都不要升級孩子的憤怒情緒,要做孩子負面情緒的容器。
3、給孩子設置憤怒的底線。所有的感覺都允許的,但有些行為是需要限制的。
4、保持和孩子的連接,不管什麼時候不要放棄連接。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冷靜遊戲的選擇遠遠不止這23種,具體到每一個孩子,也不能每一個遊戲對孩子都有用,我們要做的是預先知道並瞭解我們的選擇,幫助孩子嘗試和梳理,找到最適合他的那一種或者幾種,只要有一種跟孩子的脾性契合,那就成功了。
還要注意的是,冷靜遊戲的效果是一個緩慢滲透的過程,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事實上,在情緒治療中,也不能有立竿見影的療法。情緒的堆積都是日積月累的,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情緒的認識也是慢慢展開不斷深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提前預防,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