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是怎麼回事

孩子發脾氣很多時候是一種情緒上得宣洩,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對於孩子的情緒發洩, 家長應採取適度引導, 幫助孩子學會以言語來抒發。 需要注意, 一般家長對待孩子發洩的態度有以下幾個誤區:

1、禁止孩子流露任何情緒, 要求孩子喜怒不形於色。 但家長需瞭解, 不應自覺或不自覺地像對大人一樣對待孩子, 要求其情緒平穩。 一些孩子壓抑慣了, 長大後, 性格抑鬱沮喪, 心理不夠正常, 或因壓抑過多, 突然進發、報復, 都是有害的。

2、只允許孩子表露高興、愉快的情緒, 而無法容忍孩子口出惡言。 當孩子情緒起伏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孩子可以表達媽媽, 我好愛你!、我好想你!媽爸爸, 等等。 但像媽, 我好討厭你!這種話絕對禁止的。 事實上, 這種做法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態發展。

3、容許孩子表示憤怒之意, 但是必須注意態度。 家長的要求本身沒錯, 但對於還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來說, 過於困難。 當孩子需要表達不滿和憤怒時, 要求他強制壓抑, 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所不利。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不論高興或是生氣, 都盡情表露。 讓孩子抒發內心的不滿和怨恨, 就好像為他裝上 1個活塞, 不至於使孩子心理壓抑過多, 最後如同火山爆發。 如果孩子的心中積滿怨恨得不得發洩, 就難以產生愛和喜悅, 這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如果孩子對父母本身產生不滿,

Advertisiment
比起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不滿暗藏心中, 更應該鼓勵孩子當面發洩, 發洩後再進行溝通。 這種情況下, 家長合理使用回饋技巧, 能夠較好地幫助父母和子女之間取得諒解。

首先, 應仔細聆聽孩子所說的話, 明確判別出孩子所要表述的意思, 並讓孩子的想法得到回饋, 讓孩子明確知道父母的意圖。 父母應讓孩子抒發怒氣, 並在孩子的生氣原因合理的情況下給予認同, 視情況進行安慰或引導孩子學會諒解。 這樣能有利於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 幫助孩子宣洩情緒, 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 被重視、被尊敬, 從而促進孩子性格的正常形成和心理的健康。

專家意見:

情緒宣洩是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一個重要內容。

Advertisiment
由於兒童對個人情緒宣洩的認識水準和評價水準都不高, 因而他們還不能根據場合合理地宣洩情緒, 而不良的宣洩對他們的危害也是無處不在的。 所以應該理解孩子的宣洩需要, 並以適當的方式讓孩子適度地宣洩, 以讓他們疏導消極情緒。 只有讓孩子學會恰當體驗、控制和表達他們的各種情緒, 才能成為真正快樂的人。 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讓孩子適度宣洩。 宣洩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積郁, 讓孩子淋漓盡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憂愁、牢騷和怨恨等不快, 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首先, 幼稚園中, 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豐富孩子的認知內容和情緒體驗, 引導孩子正確選擇與社會行為規範相一致的宣洩方式,

Advertisiment
教會孩子表述感受, 討論和商量出合理解決的辦法, 讓孩子孩子逐步學會怎樣更好地宣洩情緒, 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 始終讓自己保持愉快、輕鬆的心情, 快樂地生活。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 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 適當的玩具是其宣洩情緒的最好方式。 適當的玩具是能夠讓孩子拍拍打打, 可以宣洩憤怒和挫敗的情緒, 同時, 又能調動孩子的情緒, 轉移孩子的關注點, 讓孩子變得快樂起來。

日常生活中, 許多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發脾氣, 這也是一種情感宣洩。 但如果成人為了讓幼兒不發脾氣一味遷就顯然不行。 當幼兒在情感宣洩時, 家長應冷靜對待,

Advertisiment
不妨採取冷處理, 使孩子情緒更快地自我平靜下來。 之後, 再進行談心, 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 教會他們用恰當的方法來宣洩和解決問題。

對孩子來說, 遊戲也是鬆馳緊張情緒的良好方式。 扔沙包、踢球等, 都是一種宣洩方式, 孩子把在現實中對某些人、事的不滿情緒發洩到沙包等物體上去。 所以在平時, 要注意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遊戲中有發洩的機會, 並且對孩子在遊戲中無意表現出來的一些具有宣洩意義的行為, 即使有一定的破壞性, 也應多一份諒解和接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