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腹瀉不停試試中醫推拿

有個朋友家的孩子, 經常腹瀉, 問我有什麼好辦法。 於是我就帶他到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馬淑霞的診室。 馬醫生說有兩種推拿手法簡單易學, 並且穴位也相對好找, 家長不妨一學。

揉龜尾

龜尾位於人體臂部的尾椎骨處。 中醫認為, 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 調理大腸的功能, 對止瀉、通便有一定的效果。 怎麼做呢?家長用大拇指指腹輕按於龜尾穴上, 然後做輕揉緩和的迴旋轉動, 以300次左右為宜。 在龜尾向上約4寸的地方是人體的七節骨。 家長如果能在多餘的時間內把龜尾與七節骨之間的部位再從下到上推百餘次效果更好。

Advertisiment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七節骨與龜尾一線, 家長自下面上推可溫陽止瀉, 自上向下推可治便秘, 這個順序可不能混淆了。

按肚角

肚角位於小兒肚臍下兩寸, 左右旁邊兩寸各1個。 家長將雙手的拇指放在肚角上然後慢慢用力下按, 然後再慢慢減力鬆開, 這樣一松一重來回數次。 肚角屬脾胃經, 經常按之, 對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小兒腹瀉、腹痛有一定作用。 如果家長在按過肚角後, 再用手掌按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按摩腹, 效果會更加明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