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因素
一)、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 酶的活性較低, 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 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 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 水分代謝旺盛, 調節功能差, 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 容易感染。
二)、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
感染途徑:
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觸成人帶菌(毒)者。
Advertisiment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 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
(1)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 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 甚至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3、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過敏;(4)藥物影響;(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 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
二.發病機制
(一)、感染
1.細菌性
(1)腸毒性大遙桿菌腸炎:
①用特殊菌毛粘附在小腸粘膜細胞, 並在其表面定居、繁殖。
Advertisiment
②產生腸毒素:
A.不耐熱毒素(LT):
亞單位B能連接小腸上皮細胞GM、神經節苷脂, 便於亞單位A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亞單位A活化細胞上的腺苷酸環化酶, 使ATP轉化為cAMP, 使細胞內cAMP明顯增高, 導致腸道水分和氯化物分泌過多, 抑制鈉再吸收, 腸液分泌過多, 腸蠕動增劇, 而瀉出大量水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