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腺樣體肥大一定要開刀嗎

腺樣體又名增殖體或咽扁桃體, 位於鼻咽頂, 兩側有咽鼓管咽口。 此外, 還有舌扁桃體位於舌根部, 咽鼓管扁桃體位於咽鼓管口後緣, 加上齶扁桃體(習稱扁桃體), 這四種扁桃體呈環狀排列, 組成咽淋巴環, 是抵禦外來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  

腺樣體在幼兒6~7歲時比較發達, 且具有免疫功能, 到10歲以後就逐漸變小。  

近來在門診連續來了幾位從其他醫院已開住院證明, 要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的孩子家長, 他們面露難色, 來諮詢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定要切除腺樣體, 還有沒有做保守治療的可能。 家長擔心手術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而求保守治療。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早在20年前流行的開刀切除扁桃體, 頗有點“濫殺無辜”的味道, 那時候, 每年暑假, 病房裡有半數床位都是切除扁桃體的患兒。 現在回想一下, 當時真正適合手術的, 恐怕只有1/4。 而今腺樣體手術是否會“重蹈覆轍”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腺樣體肥大會引發哪些疾病 

腺樣體肥大是引發兒童鼾症的最主要原因, 由於肥大的腺樣體堵在鼻腔的後門, 鼻腔通氣受阻, 必然要以張口呼吸來解決呼吸問題。 此外, 鼻涕受阻於鼻咽部, 會發生細菌感染, 導致鼻炎、鼻竇炎的發病, 甚至還會滋生鼻息肉。 而鼻病的多量膿涕又可促使腺樣體增生肥大, 形成惡性循環。  

腺樣體肥大的孩子會出現嗜睡、困倦、喘鳴和打鼾,

Advertisiment
仰臥時鼾聲更響, 甚至還有憋氣, 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頻繁的憋氣使血氧濃度降低, 對心、腦的血供會產生嚴重影響。 肥大的腺樣體還會影響正常的發音, 講話時發出的鼻音聲, 類似於口中含了糖塊, 吞咽大塊食物也會困難。 腺樣體如果堵塞咽鼓管口, 會引發分泌性中耳炎, 損害聽覺。  

檢查儘量不用X線片和CT 

腺樣體位置隱蔽, 檢查不甚方便。 鑒於放射線可能對幼兒的頭顱發育以及牙胚的正常生長造成傷害, 檢查時儘量不用X線頭顱側位片和CT檢查。 通過鼻咽內窺鏡直視檢查鼻咽部位氣道是否通暢, 可正確評價腺樣體肥大的程度。  

早期可用藥物保守治療 

早期發現病情較輕的病例, 完全可以嘗試藥物保守治療,

Advertisiment
一般療效還是令人滿意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 其有望自然萎縮變小, 使鼻腔通氣得以改善, 咽鼓管口能正常引流, 聽力也可以隨之改善。 具體的藥物可用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劑、輔舒良、內舒拿噴鼻劑, 或中成藥鼻淵舒口服液或鼻竇炎口服液、吉諾通等。  

腺樣體手術的方式方法很多, 目前主張在全麻下, 通過電子鼻咽鏡, 在直視下用電動切削器直接切除, 可以有的放矢精確地切淨病理組織, 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另外, 還有等離子射頻熱凝切除, 其優點在於術中無出血, 術野清晰便於操作, 以及避免術後出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