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膽小怕生怎麼辦

我們知道, 孩子出生以後, 不是生活在真空裡, 而是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 是需要與別人交往的, 這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 寶寶膽小怕生怎麼辦?這是很多父母擔憂的問題, 有的孩子特別怕生, 下面, 我們來看看應該如何呵護怕生的兒童。

研究表明, 首先與孩子交往的是他的母親和父親, 然後擴大到親友、鄰居和小夥伴。 孩子在這些活動中逐漸產生出和別人交往的欲望, 因此, 組織合理的社會生活非常重要。 如果家長不注意滿足孩子這種欲望, 整天把他關在房間裡, 不讓與周圍的人和事接觸,

Advertisiment
那麼這種社會交往性的萌芽就會萎縮, 就會影響孩子心理正常發展。 可以說, 孩子膽怯、怕生, 做什麼事都不能獨立完成, 正是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的表現。

孩子膽怯也可能是由於家長的一些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造成的。 比如, 孩子主動擦桌子, 由於人矮力小, 可能擦不乾淨。 如果家長任意指責, 不首先肯定孩子積極性的一面, 也會造成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變得膽怯。 還有一種情況是, 對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為習慣, 家長不從愛護的角度去關心和幫助孩子, 而採取責備和取笑的方法, 也會挫傷其自尊心, 使他們形成膽怯的心理。

第一, 要克服孩子的膽怯、怕生的心理, 要根據不同原因, 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Advertisiment
首先要提高認識, 明確教育是關鍵。 對孩子自主性的需要, 既不能一味滿足, 也不能過多限制。 一味滿足, 容易造成任性和執拗;過多限制, 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從而變得順從依賴, 缺乏自主獨立能力。 為了發揮教育的作用, 對孩子的行為, 應從孩子的角度去評價, 並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 但要對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加以控制和限制, 以免發生意外。 站在成人的角度, 孩子的許多行為都可以找到不少問題, 如果因此而事事包辦, 處處代勞, 就不利於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第二, 要擴大孩子的社會生活圈子。 例如, 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道玩, 讓孩子接待客人,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動, 比如送茶水、送糖果、抬椅子等, 鼓勵孩子從事簡單的社會交往,

Advertisiment
到商店買東西時, 要孩子自己告訴售貨員買的東西名稱, 讓他們問價錢, 買好東西後向售貨員表示感謝、告別等。

第三, 從小培養孩子生活自主的能力和習慣, 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自己穿衣褲, 自己洗臉, 掃地, 整理玩具、圖書等。 孩子做這些事時, 家長要做方法上的指導。 對孩子認真做事的態度要表揚, 對孩子做得不太好的事, 除告訴孩子應當怎樣做以外, 還應鼓勵孩子下次做好, 增強下次做好的自信心。

孩子自主性沒有得到發展, 是造成膽怯、怕生的另一原因。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孩子從出生8個月~3歲之間, 是實現自主性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會了走路、說話, 生活範圍更加擴大,

Advertisiment
表現出心理的能動性, 如愛提問, 愛模仿, 愛做遊戲, 並產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識。 在行為特點上, 喜歡爭著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表現得頑皮、不聽話, 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 也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反抗期”。 如果家長不認識這一特點, 總是不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心疼孩子小, 生怕孩子做不好, 事事代勞, 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使他懷疑自己的能力, 形成膽怯心理。

第四, 把幫助孩子克服膽怯、怕生與幫助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相結合。 對孩子不良行為習慣不能只批評指責, 更不能諷刺譏笑, 這樣會損傷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 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 可由成人控制,

Advertisiment
逐漸糾正。 也要為孩子提供正確行為的條件, 例如, 孩子大小便的習慣, 可以由成人按時提醒, 到逐漸養成自己解便的習慣。 又如, 準備手帕, 不讓孩子發生隨地吐痰的不良行為等。

對孩子的培養教育, 要從小抓起, 從點滴做起, 要持之以恆才能做出成效。 另一方面, 也不要因孩子有某些缺點而對孩子的發展喪失信心, 甚至放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