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和願望, 這其實同其生理發展有密切的關聯。 因為幼兒的神經纖維未完善, 神經興奮強於抑制。 另外, 幼兒的自控力差還同其受教育的環境有關, 如果周圍成人經常溺愛他、遷就他, 任其所為, 那麼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 所以, 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消極行為, 大多數並不是孩子的行為習慣, 而是在某一個特定的階段時, 孩子還沒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 而採取自以為正確的方式。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僅會阻礙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也不利於他與小夥伴的友好相處。
Advertisiment
1、“我”身心發展不成熟。
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 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 對於外界的刺激容易產生興奮、難以抑制的情緒, 抵制誘惑的能力差。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能用一個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輕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而且孩子認識能力有限, 對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別清楚, 所以出現一些衝動、控制能力差的表現是正常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會逐漸增強。
2、父母對“我”溺愛的教養態度。
雖然孩子偶爾出現控制力差的表現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這樣, 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了。
Advertisiment
3、父母對“我”的影響。
孩子正處於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時期, 喜歡“有樣學樣”。 請家長想一下:帶孩子出去玩, 堵車的時候, 你是否表現出焦躁的情緒?和孩子遊戲時, 你是否常常不耐煩?心情不好時, 你是否常常發火並遷怒于孩子?你在生活中不經意的行為和情緒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 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 孩子在這方面也會表現不佳。
4、父母對“我”的忽視。
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 疏于對孩子的照顧和管教, 致使孩子從小缺乏親子交流溝通, 孩子難以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控制能力。
Advertisiment
5、家庭成員對“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現在的家庭,
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
那麼多的成人圍繞著一個孩子,
況且,
成人教育觀念的不同,
勢必導致他們教育方式的差別,
兩代人教育觀的差異,
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