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由於居住、工作等原因, 孩子不到1歲, 我就將他送到外地爺爺、奶奶處。 前不久接回來, 我發現孩子添了個壞毛病, 愛吃獨食。 買回好吃的, 不許別人碰, 全抱在懷裡。 我覺得這樣下去, 孩子會變得自私, 只想到自己不顧別人, 可又不知怎樣糾正這個毛病。
答:有的家長很疼愛孩子, 尤其是隔輩人, 為讓孩子吃好, 常常要單獨做些或買些孩子愛吃的東西, 還特意讓他知道:“這是特地為你做(買)的。 ”久而久之, 形成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好像好吃的只能由他自己獨享。 有的孩子自己吃獨食慣了, 未經他許可,
Advertisiment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許多家長會感到不解。 其實, 從人的發展來看, 嬰兒期是自我中心主義者。 這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生存本能的反應。 2-5歲的兒童正在發展從多種角度, 多種立場考慮問題的能力。 最初, 他們在觀察事物和考慮問題的時候, 還不能超出他們實際所看到的。 他們沒有認識到人們從各種不同的立場, 以不同的方式在看待同一個事物, 他們很少知道別人會有與他不同的情感。 因此, 兒童在對待事物和他人的時候總是直接地聯繫自己,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隨著年齡的長大,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 在家裡, 沒有兄長伴他玩耍, 沒有弟妹要他照顧, 好吃的食物, 父母盡著他, 圖書, 玩具, 也是他個人所有。 在這種環境下, 如果父母不想辦法補救, 加以引導, 只能使他們獨佔的意識膨脹, 自我中心加強。 加上缺乏集體生活的體驗,
Advertisiment
因此,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要教育學生心目中看到別人。 ”“我們在教育上首先關心的是要讓孩子體會到為母親、為自己的同學而勞動的自豪感。 見到她眼裡閃爍著作為人的這種自豪感後, 我才能說, 現在, 這個人身上的人性誕生了。 ”所以, 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應該利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 例如, 孩子出外遊戲, 父母叮囑“不要調皮, 小心汽車(這是教孩子注意“自己”)。 媽媽在家惦記著你”(這是教孩子想到媽媽, 想到“自己”的安全和媽媽也有聯繫)。 經常這樣引導孩子想到別人, 那麼“別人怎麼樣”就會在他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Advertisiment
有時為了避免孩子產生獨霸和搶先的不良心理, 家長應從吃喝小事注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個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無他人, 在別的事情上也會只想到自己, 不關心他人的。 像前面提到的孩子吃獨食現象可能許多家庭都會碰到。 家長要想糾正這個毛病, 可以先從分食做起, 即吃東西時, 家庭成員每人都有一份。 即使為保證孩子的營養, 讓他多吃一點, 別人少吃一點, 也要讓他知道, 這不是他的特權, 別人需要時, 也有這種權利。 吃飯時, 最好全家人一起吃, 不可讓孩子先上桌挑揀他愛吃的東西。 平時, 注意培養孩子懂得謙讓長輩, 謙讓小朋友, 謙讓客人的好習慣。 當孩子禮讓時, 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Advertisiment
只要我們在平時注意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孩子在做事時就會想到別人, 孩子的“利他行為”也就會增多。